也是那一刻,老秀才突然理解了书上说的“人生的两场悲剧”
。
一场悲剧叫万念俱灰,那另一场是什么来着?
老秀才突然忘记了。
他只是眯着眼睛,看着那个年轻书生的背影,踌躇满志的离开了这座小城。
然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
——
老秀才考了十几年,那个用工刻苦的书生总是要比老秀才强的。
在长安城参加科举的第一年,书生就考上了举人,半步踏上了仕途。
他写了封信寄回了那座小城,然后留在长安城里准备第二年的科举。
但第二年,他只是考中了个秀才,比举人更低。
第三年,秀才。
第四年,未中。
第五年,还是未中……
……
年轻书生写给家乡的信越来越少,收到的信倒是从未停过。
不过……不都是好消息。
老秀才在书生离乡的第六个年头离开了人世,学堂荒废,洪水蔓延,那座远方的小城渡过了一个很难熬的年头。
不过小城里的女子倒是一切安好,用不着书生操心费神。
长安城里的书生像是入了魔一样,呕心沥血的想要考取功名,紧衣缩食,熬过了一年又一年。
他好像忘记了身后远方的小城,也忘记了那个在城里等着他的姑娘。
不过更可能的是,他无颜面对,不敢回想。
再后来,长安城收到了最后一封信和一些盘缠。
小城里的那个姑娘不等他了,改嫁给了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
希望他,能在长安城里照顾好自己。
收到信的书生把自己关在了昏暗的小书屋里,沉默了很久很久都没走出来。
两年后,一个书生离开了长安城,去往了洛阳。
再过一年,书生入赘进了洛阳城里的一户商贾人家,从此再也没回去过那座小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