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46章 扫盲(第1页)

锣鼓声中有的城市街道也改名为公社,办起了集体食堂。

街道集体食堂主要是为了让妇女离开锅台,去工厂上班,并不强迫参加。

曾经的家庭妇女们去厂里上下班,“扫盲课本随身带,一边赶路一边吟”

有的妇女小本子上写满与职业工作有关的中药名或杂货名,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报纸广播都大肆宣传扫盲重要性,有的乡村,农业社会计用刻木结绳记账,时间一久就成了糊涂账。

有的地方,主要是深山沟,扫盲老师一贤难求,隐藏多年的坏蛋因而暴露出来了。

有个乡村接到通缉令,村长找村中唯一的“秀才”

认读和张贴,见他神色慌张,原来被通缉的正是他本人。

城乡各阶层对扫盲反响热烈,因为什么东西包括财富都有多余的可能,只有文化,也许再加健康,谁也不会觉得“多余”

鸭嘴山工地的农民工对扫盲也举双手欢迎。

这是利用加夜班的时间,或利用从白天劳动中挤出的时间,相当于休息,何乐而不为!

鸭嘴山工地从农民中临时抽出来当扫盲老师的,大都是初小和高小生,也有只念过几天私塾的。

先生教得结结巴巴,学生学得没盐没味,脸朝着老师黑板,吼着吼着就睡着了。

只要一惊醒过来,就跟着老师吼。

但扫盲指标与“钢煤粮棉”

四样国家急需的指标相比是“软指标”

,老呈下降趋势。

最初要求识字1500算扫盲,后来降到1000字,再后又说能把“乡土教材”

读完就算扫盲。

乡土教材不知在哪里,可好,美娟到来就解了这个燃眉之急!

美娟和丈夫到朗月小学,受到同样是小学提来教初中的原完小(完全小学,对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初小而言。

)主任谢老师的热情接待。

谢老师告诉美娟:“教育科叫你们这么早来,因为有的学校要搞建校。

“但我们新初中有小学的教室可以借用,把建校劳动安排在开学后。

开学还早,你现在可以自由安排。”

美娟就跟丈夫到鸭嘴山来了。

洪范还是如获至宝,安排了单间住宿,还让她在指挥部吃小灶饭。

规定当她上课时,别的老师也要轮流来听课。

洪范意在放出一颗师级的,地区甚至全省水利工地的扫盲卫星。

美娟自己刻蜡纸,编教材,第一课全团几百学生在雨天开会用的工棚里大声吼叫:“天上飞,地下推,工具改革猛如雷!”

坐前排的十来个扫盲教师为了显示自己,更是不等她教完便已吼出,个个青筋鼓起,嘴巴张圆。

洪范担心学生打老师的岔美娟会不高兴,站起想加以制止,发现美娟满面笑容,劲头十足。

哈哈,上课就该这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