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城机车检修厂,按岗位需求,直接把他们分到车间班组,从实习到定职,一张纸搞定。
一年后定级考试,对分去的同学,成了道不好过的关口。
不要说部分工人想不通,就连段上一些干部,也心存芥蒂。
他们上班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一个月的工资,才四十块出头,凭啥这帮分来的学生,刚定级就拿五十块。
这种情绪,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定级考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至于严格到苛刻的地步。
有个实作的项目是,直径十毫米的钢筋,用扁铲规定十下截断,年龄稍大一些,有过农村体力劳动经历的同学,完成起来都有难度。
初中毕业的弟弟妹妹们,正是成长的时候,身体还比较单薄,过这关的难度,可想而知。
安全考试题满分算过关,内容多,时间短,就是全背过,写字稍慢点,题目还是做不完。
定级考试的结果,合格率不到百分之六十,没通过的,都被延迟半年,才拿上定级工资。
分到三个单位的同学,遭遇大同小异,三年苦读,一朝定级,都变成了企业里最辛苦的工人。
历史的机遇,曾经使他们成为佼佼者,但脚下的路,似乎是自己错选了。
怨归怨,活还得干,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自己认真经历了,就不后悔,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他们珍惜受到的教育,低谷时不退缩,拿定主意,从头做起。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真有本事,早晚会光热,放射出异采来!
26名同学里,出道最早的佼佼者,是李新志。
上学那阵,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就崭露头角,都尝试写过《辛弃疾》剧本。
在单位,这方面的人才,都很稀罕。
实习期间,车间的板报、宣传栏,都是他展示才华的平台。
厂团委书记早早瞄上了他,定职不久,就提干当上团委干事。
成为全班四十六名同学里,被单位重用的第一人。
新岗位,对他来说,如鱼得水,喜欢专研的唐诗宋词,以及坚持练习书法的功底,都派上了用场。
每逢厂里有大型活动,他就忙开了,要办板报,要写材料,还有烘托氛围的大小标语,多出自他的手。
共青团工作,是聚集青年人的热情与能量,开展一些陶冶情操,还有益企业和社会的活动。
那会儿大街小巷,商铺门前的收录机里,播放的港台歌曲最多,有《龙的传人》,还有《我的中国心》,人人都能哼上几句。
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沐浴改革的春风,都实现了飞跃。
最先反映在年轻人的穿戴上,段里的青工,一部分是大中专学校分配来的,一部分是退休职工子女接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招工来的。
前两部分,大多数的人,家在农村,穿着相对保守。
后一部分,多数是城镇户口,接受新事物快些,男的留着长鬓角的头,戴个墨眼镜,一身西服,衬衣的大领子,故意显露在西服的外面。
女的多数是烫头,或者一身西服,或者是鲜艳的颜色与款式。
喇叭裤不分男女,赶时髦领风骚的人都穿,基本都是藏蓝色的布料,大老远的,就见那一尺多宽的裤口,左右摆动的扇了过来。
对这些追潮儿,祖辈生长在农村的李新志,难以适应。
共青团干部,理应走在时代的前面,引领时尚,但他骨子里的东西,积淀太深,根本扭不过来。
尤其是那夸张的裤腿,他会用乜斜的眼光,时不时地瞟上一眼,显露出自己的审美观。
实际上,不认同,是自个儿心底里的一种挣扎。
看得惯,习以为常,才是顺应社会展的态度。
一年后,他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得到古都铁路局团委领导的青睐,直接调到铁路局团委,任宣教部副部长。
在个人展的仕途上,跨上了新的台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