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一个人,在对的时间点上,那怕只办成一件事,获得的就是双倍的收效。
5
分到段技术室技改组的同学,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他的岗位,离干部身份最近,工作中,也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遇。
上班第一天,就悄悄地起誓,一定要多干,苦专,拼出成绩来。
做不好,就是打自己的脸,断未来的路。
家里再忙,他总是第一个走进办公室,拖地板,抹桌子,打开水,从每天早上的服务做起。
同事夸他勤快向上,他淡淡一笑,说是刚好锻炼身体。
有的事,就看你是用啥角度去认识,狭隘的人,总是把办公室打水拖地这点芝麻事,次次计较。
多做一回,就以为自己吃了亏,凭啥多出力没报酬。
却忽略了你在做的同时,没少掉一根汗毛,还收获了大家的赞誉。
同事们心底里的认可,实际上得到的,常常被几块钱的报酬,更值。
专业上,他勤学爱钻的劲头,不减当年。
对电力机车的兴趣,成了他人生的一大爱好。
从本职岗位出,对电力机车线路实际配图,一点一点的捋。
对可能影响或干扰的现象,一处一处的啃。
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结合机车故障的判断与分析,跟同事一道,定期开展专题攻关活动。
在他的建议下,由段技术室牵头,组织运转、检修车间技术骨干人员,成立了多个课题小组。
在全段范围内,形成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对安全隐患的消除和设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技改的路上,他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一回,为了尽快拿到试验数据,跟检修的职工一起,夜以继日地忙碌了几天,又跟着机车上线添乘个来回,连轴转了一个多星期。
回到段里,他不顾疲劳,又是画图又是计算,一个劲地赶着出结果。
有空,他喜欢在车间转悠,跟手头没活的职工,刚退勤的机车乘务员,看似有天没日头的聊上一会。
实际上,他是在找有价值的信息。
很多乘务员反应,说ya线桥隧相连,机车在隧道里撂闸,制动机排风的噪音大的很,特别烦人。
听到这信息,他就俏俏地琢磨上了:现在列车度就七八十公里,将来提,要到一百公里,两百公里呢,那还不把乘务员的耳朵吵聋。
不到俩月,他的“机车制动机噪音削音器”
,就安装在两台机车上,开始试用。
别小瞧那不起眼的玩意儿,作用还挺大,装上它,噪音小多了。
试验的结果,受到乘务员大加赞赏,说是论分贝,直接从八十降到了二十。
还总结出特点来: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容易花钱少。
接着,他又瞄准了机车转向架惯性裂纹,机车受电弓综合试验台……深埋在心里的渴望,整个儿被触,迈开了技术革新的步子。
由入迷到近乎着魔,他对电力机车的各个部位,如数家珍。
线路图里的每个节点,每个符号,在他的眼里,就像作曲家眼里的五线谱的音符,都会跳动,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风驰电掣的电力机车,就是在这些音符的有序跳跃中,飞奔疾驰,奏响铿锵有力的凯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