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神鼎乃是世上瑰宝,秦武王一见,心中突然浮现一个念头:九鼎乃天下王权神器,秦得九鼎天命所归,搬回九鼎,便是进军洛阳最大战果!
这位年少好强的武王,举致大发,借此机会与孟贲比试举鼎,以显示一下秦在列国中的地位。
他抓住一只龙纹赤鼎猛地举了起来,殊不知此鼎重量太大了,因力气不支,累得是双目出血,终于力尽鼎落,砸断了膑骨。
结果秦武王不治而死,丢了王位,无辜的孟贲也因此获罪,被诛杀九族。
武王无后嗣,于是诸庶弟纷纷争立。
魏冉此时已有一定兵权,与昭王异母姐姐燕后密谋把昭王稷从燕接回,途中又得赵武灵王的帮助,抄近道如从天降回到咸阳,趁着别人还在争论不休时,突然登基坐殿,魏冉手里有兵,诸王子毫无准备,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但昭王的资格太低,二十位王子以内都轮不上他,而且没得到惠文王后的“自愿”
批准,属于“私立”
。
诸王子不服,各自联系自己的亲信大臣相继为乱,但以军功升为将军的军官们都拥护魏冉,所以叛乱都被武力扑灭,连惠文后因为支持叛乱也被杀,武王后则被送回魏国娘家。
昭王的政权巩固了,这是魏冉的功劳,而且昭王初立时还年幼,军政大权便落在魏冉和他弟弟华阳君的手中,昭王二十岁后,虽然“宣太后”
撤帘归政,其实大事还得由魏冉决定。
魏冉任丞相,有些具体事务处理,他可以随时入宫“面圣”
,究竟是“先斩后奏”
还是“先奏后斩”
甚至“斩而不奏”
?外人因不能入宫与昭王核对,无从得知,所以“聪明人”
仍以穰侯“马首是瞻”
。
任何一个政权,都要以“实力”
做后盾。
魏冉从当一般将军时就从士兵中发现了白起这个杰出人才,白起不仅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具有标准武士那种严峻、决断的风格,而且在将士们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战斗中大家都愿意向他靠拢,在他的率领下,又是所向无敌、屡战屡胜,即使在全军皆溃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也能全师而退或伤亡最小。
魏冉是个负责的军人,从发现了白起的优秀素质后,就一而再地提拔他,使他成为自己手下的得力军官,而白起似乎有取之不竭的无限指挥能力,交给他多少军队,他都能使之形成一股强力,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魏冉掌握全国大权后,白起升为大将军,频频攻伐各国,连名将廉颇、晋鄙、景阳等都败在他手下,曾率二十万大军伐楚,转战三年,连下七十余城,威震诸侯,以功封武安君,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有这样强有力的支持,穰侯何愁江山不稳?
昭王年长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又封自己同母弟为泾阳君和高陵君,但他们都投靠到穰侯门下,与穰侯、华阳君被人合称为“四贵”
,垄断了全国的军政大权,昭王既要依靠他们,又与他们有矛盾。
甚至在召见张禄的问题上都怕被魏冉知道而对自己不满,所以单派一个内侍领张禄从后门进宫。
或许,他还准备好了一份辩词:“只是想剥开一个江湖骗子的真面目,枷示宫前,既为说客看戒,也博舅父一笑……”
对于秦国目前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张禄已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他认为,只有帮助秦王夺回绝对的自主权,自己才能成为秦国的决策人,现在的关键又在于必须取得他的信任,才能使他接受自己的帮助。
苏秦当年在秦国碰壁的原因,是他没有立刻说透利、害关系,拿出秦王急需的可行性方略,反倒先空泛泛地讲大道理,在当前注重务实的环境中,怎能不失败?要想让对方接受自己,就必须触动对方的心灵深处!
内侍领着张禄沿着一条偏僻的小巷刚要钻出,外面横向路上传来隆隆车声,内侍停住脚步:“大王回宫了,咱们且避一避。”
不料,这张禄竟大声喊:“只听说秦有太后、穰侯,一个秦王抖什么威风?”
内侍脸都吓白了,也不禁嗓音发高:“嚷什么?找死啊?”
小巷与宫道成丁字形,虽不见人,相距不过数步,秦王当然听得清楚,心中涌上烦躁,大喝:“何人如此无礼?拿来!”
内侍的裤子都尿湿了,张禄却不等卫士来捉,大跨几步来到秦王撵前跪下:“外臣张禄叩见大王!”
秦王用眼角一扫:“原来是他,胆子倒不小!
把狂徒带回宫中治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