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思路,李郁觉得很赞。
……
其实,
这取决于战争目标。
清军很少进行大规模机动野战。
即使有,对手也缺乏对等的火器投射实力。
多是攻城,或者治安战。
重型火炮的大自重,糟糕的道路情况,使得运输成了难事。
所以大部分军队,除非有明确的攻城需求。
一般不携带重炮行军。
拿破仑,也实践了类似的火炮思想。
赋予了火炮前所未有的机动能力,骑兵拉着炮满场跑。
炮兵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是,最后一仗却在拥有大批中型火炮的联军面前,吃了大亏。
因为射程!
因为对手也是纯火器军队。
时也命也。
李郁得出了一个结论,
用兵,要灵活。
吃饭要一口口来,铸炮也是一样。
先从最轻型的劈山炮开始,积累经验。
好的炮胚,是圆柱熟铁实心体,里面没有气泡杂质,分布均匀。
陈厂长非常自信的说,
铸炮的这一炉铁水,是他亲自把关的。
张满库把炮胚牢牢固定在钻床夹具上,开动了钻刀。
钻刀全速转动,炮胚缓缓的靠近。
接触的一刹那,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匠人不时的淋上鲸油,作为工业润滑油。
钻刀陷入炮胚当中,
钻入两寸后,张满库操控着让炮胚缓缓后退。
再次在钻刀淋上鲸油。
窗口微风吹拂,冷却降温。
然后,重复以上动作十次。
终于钻到了预定的深度。
旋出炮膛,查成果。
膛壁光滑,粗细一致。
也没有气孔的存在,说明铁水质量过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