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自己都无法看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与儒家适配,便是强行修习儒家之法,也是弊大于利。
一个整不好,跟整个儒家体系犯冲,入魔的比谁都快,得不偿失。
更别说培养栋梁之才了,不出来祸祸人间都算好事。
说到底,修行即使能够掌握更加强横的力量,背后的天道之疾也不是假的。
修行带来力量的同时,伴随着自身的成长,风险也会与日俱增。
世间修行之法皆有缺陷。
哪怕是圣人都不能避免,只能尽其所能的‘避重就轻’,乃至想方设法的减缓、限制,却不能真正消弭。
但儒家家大业大,而今更是独尊儒术,天下间的儒生犹如过江之鲫,再也不是往日百家争鸣之时,既然已经前所未有的繁盛,就不愁找不到好苗子。
十五道圣人考验,能够通过的越多,便说明越是适合儒家的修行体系。
能以凡人之身通过五种圣人考验,说明就是可塑之才,想在应天学府进修,这也是最基础的标准,更差的哪来回哪儿去。
能以凡人之身通过十种圣人考验,说明就是栋梁之材,可以留在学府深造,乃至学有所成之后留在学府当夫子,或者出去干事业。
而能以凡人之身通过十五种圣人考验也就是儒家的所有考验,这种事情,此前还没有生过。
在学府祭酒‘儒家可能要有新的圣人了’这一句话出来之后,所有赶来的夫子全都沉默了。
圣人考验,既是对自身品德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自身所能修习的方向。
十五种考验全过这就意味着整个儒家的修行体系,都在为他敞开大门,没有不能修的法!
这,还仅仅只是眼睛看得到的好处,仅对自身的好处。
但圣人之位并不是固定的!
前人当得,后人当不得?
没有这种说法!
但不得不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想成就圣人的难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框架越大,圣人越多,再想成就新的圣人也就越难。
儒家有三位圣人,在儒家的修行上这是天大的优势,儒家的门徒天生选择就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可这种优势同时也是一座大山,不,是三座。
如果不能翻越这三座大山,便不能在儒家的体系上有所创新。
也就是说,整个儒家的门徒,毕生都只能在那三位圣人的恩泽下笼罩,却永远无法越出去。
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数遍百家也仅仅只有儒家出了三位圣人,竟然觉得这还不够?
可谁会嫌弃自家的圣人多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