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这片森林里繁茂地生长着,与过了百分之八十的植物达成了互利共生的合作,为他们分解有机物,生产特异养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寄生。
池小闲惊讶道:“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体竟然是真菌?”
陈愚之微笑地点点头:“很多人觉得它们不起眼,认为它们只是简单的小蘑菇。
但蘑菇仅仅是他们在地面上的子实体,那些真菌在泥土里的‘根’才是真正更主要的菌丝。
它们的菌丝在土地里连绵不绝,环环相扣,成为了巨大的菌丝网状物。”
“网状物”
三个字引起了方樾的注意,他心中微微一动,再看了看银星,忽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猜测。
但他没开口打断,只听陈愚之继续讲她的经历。
那位前辈当时得知这一现后也颇为触动,从当地的实验室里带回了一株克隆体,培育在了陈愚之他们的实验室。
为了
最大程度上模拟它原本的生长环境,那位前辈没有将它放在实验室里饲养,而是非常粗暴但明智地将它丢在了研究所后山的森林里,只时不时去观察一下它。
就这样,它在山中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十年。
在此期间,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这不是一项需要正式上报的项目,也没有占用任何研究经费,更没有消耗任何人力——如果前辈在山中散步的精力消耗不算的话。
直到有一天——国内另一家著名的微生物研究所有了一项现。
这一现的成果并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新结论,而是印证了之前国外的一项研究。
那项研究是针对真菌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语言而展开的。
研究人员现真菌会通过依附在植物根部的菌丝网络传递一些特定化学介质和电信号,这些物质承载着真菌们想要表达的信息。
举个浅显的例子,当一株真菌现了一处营养丰富的朽木,它会通过地下网络向这片区域内其他真菌分享,安利它们一同过来解这块“肥肉”
。
而当一株真菌现某处植物根部有个虫蚂洞穴,而这种虫蚂喜爱使用它们的子实体——蘑菇,真菌也会通过网络告诉其他真菌,让它们远离此处。
国内另一家研究所通过观察蕈菌,印证这一现是正确的。
这也唤起了前辈对蜜环菌的重视,他打算展开研究,尝试自己得出这个结论。
他召集了几位山里的农民,连续挖了半个月,将近乎三分之二蜜环真菌以及其生活的土壤带回了实验室。
此时的蜜环菌,预计重量已经有一吨左右——从刚回来的十克到现在的一吨,花了十年的光阴。
尽管如此,跟它原本可能享有的寿命相比,只是漫漫岁月长河中极其不起眼的一滴水。
然而对人类来说,十年足以让一头乌全部变白。
被带回的蜜环真菌被养在地下最大的一个实验室中,湿度、阳光以及一切生长环境都和它之前几乎相似。
蜜环菌在新环境里继续绵延着它的菌丝,一点一点地构筑它那白色的大网。
但关于它的实验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始,它所在的实验室负责人就被换成了陈愚之。
陈愚之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甚至没找到它在哪里。
整个实验室里只有泳池般大小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
目力所及都是黑色的土壤和土壤上层埋着的暗褐色朽木和枯草——那是真菌的养料。
那天是阴雨天,实验室里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了些,按理说这会让人觉得有些压抑,但一推门进去,陈愚之便闻到了一种混杂在泥土淡腥味里的略带苦涩感的清香——那种香气仿佛是有情绪的,像是散着快乐而活跃的因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