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称呼一出口,这场谈话的性质,便从父子闲谈,变成了君臣奏对。
霎时间,上百道目光汇聚于季秋一身。
此刻的季秋,便是朝堂之上唯一的焦点!
“臣有两事上奏!”
“这第一事,便是效宋朝旧制,再设武举!”
一言既出,便是石破天惊!
刘伯温赫然睁开双眸,用满是惊骇的目光看向季秋。
没错。
季秋从一开始,想要办成的事,就不是两件。
而是三件!
“臣以为,当今之下,唯有北元,属我新朝心腹大患,需征讨之。”
“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北元领土亦是辽阔,战端一开,恐旷日持久,难以维系。”
“为江山计,臣奏请吴王,效仿国子监,于五军都督府设教场,纳军中勋贵后代,并民间贤才,在其中熟练弓马,精研兵略!”
“可令军中年事已高之宿将,于教场当中为师,将征伐经验传授给我新朝后世之将领,以备不时之需。”
“”
季秋侃侃而谈,拿出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武举”
制度。
简单来说,这套制度,说是效仿宋朝的武举,实际上是后世普鲁士军事贵族,培养军官的那套法子。
在这套制度下,大明未来的勋贵子弟,想要继承爵位,就需要进入五军都督府学习,由各位沙场宿将亲自进行教导,在考核完成之后,才能够袭爵。
若是失败,那便换一人再来,期间族中的爵位会一直保留,直到有人成功袭爵。
袭爵之后,便是笔试与实战相互结合的授职考核。
这期间不再是只有勋贵子弟参加的考核,还有从寻常人家,选拔而出的英才。
考核成绩优异者,最高可获千户,最低也是跟季秋一样的七品总旗。
除此以外,勋贵子弟不得在朝中担任非军事职务。
若是族中子弟上进,也可派遣多位子弟进学,同样可根据考核成绩获职。
武举全程,皆由五军都督府内部负责,朝中文官不得插手!
像这样确定一整套完善的军官培养,晋升制度,便是季秋要做的第三件事!
宋朝乃至于未来大明的衰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文强武弱。
明明是国之栋梁的武将,却被迫成为了文官的依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