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说着竟有点哽咽。
染墨知道老人说话比较琐碎,也没打断她,眼见她有了情绪,便赶忙安慰道:“大娘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希望孩子听话孝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每家每户都是这个情理儿。
只是孩子毕竟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独立做事的想法,这亦属正常,也是好事,大娘也不想一直把他护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吧?
倘若他们合计好了想买块地什么的,你只管凭经验告知他们些风险即可。
就算不去买地,他们也会去干点别的。
如果将来真弄好了,你时不时去那乡村散散心,对身体也有好处哩。”
大娘听完染墨这番陈述,好一阵没说话,随后又气呼呼道:“架不住这婆媳难处,那媳妇平日里老跟我为些鸡零狗碎之事顶嘴,我真是气不过。”
“你老也说了,都是些鸡零狗碎之事,那又何必把心思关注到这上面呢。
你有时间大可多出去走走,和老相识聊天逗乐。
儿子对你孝顺,肯定会帮着你们之间促和的。
当然,我们自个儿和彼此之间也得保持和气宽让不是?
家和万事兴。
有家才有国。
我们把自己家里安顿好了,免生争执,往大往小里说都是在行本分扬美德,善莫大焉。”
老妪默默地听着染墨开导,又抬眼看看染墨,露出一些赞许之色,“小哥说的有些道理。
我再琢磨琢磨。
还有就是你给我儿提议的那个分开住的法子,操作起来倒不缺银两,就怕外人说闲话,脸上挂不住。”
染墨一听有戏,便说:“不瞒您说,这也非我随口之语,而是一些地方试行过的。
即使家庭内部,有时保持适当距离也是适宜的。
只要自家能和睦相处,又何必在乎别人看法。
若是成天家庭纠纷不断,反被他们看了笑话呢。”
老妪听到这,似已有了主见。
她朝染墨颔赞道:“多谢小讼哥了。
老身此前真是糊涂了。
往后还是得和儿子媳妇好好过日子。”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红包,说这点资费让染墨收着,权当辛苦费。
染墨推托说不必。
老妪笑道:“这是你该得的。
原本我是准备了两样东西,一个是这红包,一个是这拐杖。
看来还是红包配得上你娃。
呵呵。
那你就先忙着吧。
老身回去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