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伊容直接从沙发上跳起来,拉着宋向军的胳膊就开始手舞足蹈,一阵乱跳。
宋向军一脸宠溺地看着她。
等陈伊容平静下来以后,又细想这一项特另规定的深意,“这一定是为了下乡知青。
毕竟他们的自觉水平都比较高,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
宋向军也点头同意。
陈伊容,宋向军,宋向民,林小芳和林家村的知青们全都参加了高考。
到最后,考上大学的有八人。
其中就有刘圆圆和刘厚,两人虽然已经结了婚,可对大城市的向往还是与日俱增的。
哪怕怀孕的时候,都没有把学习落下。
至于王喜上了大专,张建国则和本地一位姑娘结了婚,因为女方不同意,他就没考。
说到底,其实也是他自己没谱,毕竟他已经十几年没看书了,即使去考也没有机会。
宋向军报的专业是军事大学,对这点,他问过陈伊容,陈伊容却没有什么想法。
说实话,让他当兵其实比当一个商人更有优势。
商人那种圆滑,机敏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
但,他本身的素质过硬,当兵更好。
至于,顾忌到她,其实没有必要,“只要你上战场的时候别分心,去军队也不错。
如果,你能让我当上将军夫人,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报着这样的憧憬,宋向军上了军校。
而陈伊容选择的是政法,她的道路和前世一样。
和许多同学一样,陈伊容的学习非常刻苦,她一个从来不喜欢背东西的人为了学好课程,愣是把那些马哲背得滚瓜烂熟。
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在校报上发表文章。
京都大学的校报非常有份量,再加上她又有实践经验,从各国情况分析。
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改革。
她的文章讲的是经济,与大领导之前说的“三包一自”
,虽然方法不同,可目的都是为了全家的经济发展。
大领导时刻关注着这些小将们,尤其是对陈伊容。
她曾经为国家作过很大的贡献。
看到陈伊容这的篇文章,大领导很欣慰,虽然文章很晦涩,也很大胆,指出全国计划经济的缺点。
可,他就是欣赏这样敢想敢说的青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