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2章 挖人(第1页)

留下查理开始耐心做生意,近三百吨木材的销售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说了,那些玩意合计起来也卖不十万两白银。

当然,正常的生意都不可能太过暴利。

今天李林杨去的是江南机器局。

前几天,李林杨已经把铬铁矿的样品交给了江南机器局的徐寿老先生。

这位,李林杨可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有所耳闻的名人。

著名的科学家!

由于铬铁矿这个时代没人认识,哪怕是实验,都需要李林杨承担成本。

此时大清朝洋务运动的领头羊---江南机器局炼钢炉还是坩埚炉,一炉才三百公斤,李林杨算了算一炉加三公斤就足够。

而且这烧损什么的,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试验,就是估计的。

目的是炼出一锅20铬钢或者40铬钢。

这都是现代工业常见的钢材牌号。

折腾了几天,今天该出结果了。

李林杨到达现场,徐寿和一个外国人在场,据徐寿老先生介绍这位是德国人,乃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技术人员。

李林杨从徐寿老先生的嘴里已经知道,此时的枪炮使用的钢材还是碳钢,就有意的想保密铬矿石。

中国现在不发达,钢铁产量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铬铁矿对中国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反倒是一旦被欧洲所知,会更大的拉开与中国的距离,明显的对中国不利。

因此,李林杨很矛盾,甚至希望实验失败。

但是,事与愿违,实验就这么简单的成功了!

材料强度和耐磨性都有了质的提高!

幸亏啊,只带了三公斤矿石样品,全都被加到了坩埚炉里。

但是,只要有心,秘密不难被发现。

这个德国人,李林杨没有兴趣认识,却不料这位自来熟,主动自我介绍:崔琳德。

尼玛,这又是一个名人!

这家伙虽然是德国克虏伯公司派驻江南制造局的技术人员,但并不是因为技术出名,而是这位后来成为大清海关副关长。

其在海关的地位,仅次于执掌大清海关的英国人赫德!

崔琳德热情的,拐弯抹角的打探矿石来源。

李林杨直接给指到了南美洲。

虽然,这位很可能会打探到李林杨从何而来,但能耽误一会儿是一会儿。

而且,德国克虏伯如果想买的话,李林杨还能趁机提价。

对徐寿老先生,李林杨是极为尊敬的,但是出了这种情况,李林杨也只能提价,哪怕不卖也不肯让德国人占了便宜。

徐寿先生德高望重,但别忘了,洋务运动还是“官儿”

说了算,徐寿先生虽然有官职在身,但本质上还是技术人员。

十公斤一两银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