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古今中外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社会杰出人士,这些人可以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良性发展,最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有一类是“消费型偶像”
2,以现代明星偶像为代表,他们是被资方投资出来,专供粉丝消费的一种“消费符号”
,是一种快餐文化,通常这种消费型偶像本人并无思想深度或是社会贡献,难以支撑和丰满人的内心世界。
明明某些偶像不值得,为何粉丝们起来还是会难以抑制的狂热迷恋、追求他
情感社群和集体行动中,培养出了粉丝们对偶像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换句话来说,粉丝们迷恋上的不是偶像,而是在一群人中,大家一起喜欢着偶像的感觉。
偶像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媒介,联通了粉丝和其他粉丝,能让个人在群体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方凌粉丝为例,她们其实并不了解方凌本人是怎样的人,她们对方凌的印象更多来自于官方放出的方凌形象通告。
如其大粉的“拼搏的少年”
言论主要出自娱人杂志的采访稿,有方凌经纪官方参与定稿。
既然了解的都不是真实的人,那如此坚定的“”
,到底是在什么
的是在粉丝群体中,大家一起朝着同一件事努力的样子。
这是集体行动给她们培养的归属感。
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到,在青春期阶段,人将会寻求建立起自我同一性3,也就是对自己以往的人格进行整合,想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初步定位。
如果加入一个粉丝群体中,会得到一个被群体认同的身份某某粉丝。
个体也会对自我的粉丝身份进行认同,帮助进行人格的初步完整。
懂了,是错觉。
你的不是偶像,而是那种感觉。
花锦这是有求必应吗。
说分析就分析了了。
前面的是新入坑的吗,竟然给花锦立人设。
别她,你今天说她有求必应,明天她可能就会死不回应,因为奇奇怪怪的人设上她的话,会不幸的。
所以粉丝上的大多是集体行为。
听着好像挺高大上的,其实不就是虐粉固粉那一套吗。
说穿了就是搞团建嘛。
企业团建也有利于增加归属感和忠诚度,确实,一模一样。
花锦的粉丝下面来了很多对方凌脱粉的粉丝,表示花锦说得对。
在粉丝群里确实,感觉跟着大方向走,很舒服。
大粉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还会被夸奖,被肯定,真的挺高兴的。
花锦说对了,我们喜欢的也许不是真的方凌,而是我们集体幻想出来的方凌。
毕竟事实证明,方凌真人并不是我们幻想出来的那个样子的。
集体的幻想,就像真实一样。
一时间,花锦的微博下面,像是一个大型的脱粉动员大会,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脱粉宣言,更有甚者表示要转投花锦的怀抱。
假的就是假的。
我干脆粉花锦吧,她能打这一点肯定是真的,我就喜欢能打的。
泪了。
花锦很快回复了转粉自己,并夸她能打的那个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