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方孝孺和那篡汉的王莽很是相似!”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王莽?
方孝孺?
一个篡汉的国贼,一个皇帝的近臣,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汉外戚之祸那是出了名的,王莽出身的王家因为皇后王政君得以封侯拜相,是以王家子弟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都是祸国殃民的好手,只有王莽不同,他自幼喜爱读书,王莽以儒学为信仰,以儒家为行动准绳,养成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听到这话,朱棣和徐皇后对视了一眼。
谨防外戚之祸!
这是大明王朝一直坚守的准则。
因此不管是皇后还是太子妃,大多都是民间出身,没有什么家族势力。
而且太祖朱元璋还将这一点写入了《皇明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然后就是汉八岁即位,在太后王政君的主导下,王莽被选为大司马主宰朝政,地位堪比宰相,可谓是位极人臣。”
“此时西汉朝堂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间暴动频繁,颇有改朝换代的倾向,对此王莽认为是制度出了问题,所以要进行体制改革,但汉的母亲卫氏和卫氏外戚对此进行了抵制。”
“王莽想要改革,于是就通过政治斗争杀了吕氏一族,汉病死,继任的孺子婴只有两岁,王莽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马上想到了周公摄政之事,于是就代天子理政,自称“假皇帝”
,可假皇帝毕竟不如真皇帝放得开,一些过激的改革必须是真正的统治者才能做到,所以在儒家“民贵君轻”
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天下黎民的幸福,王莽只好改朝换代。”
“于是乎,这个昔日的圣人,为了心中的政治抱负,为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摇身一变成了篡汉自立的国贼。”
王莽篡汉!
圣人变国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