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到两本清初的诗集。
我说偶然,因为诗我是不大懂的,平常诗集除了搜集同乡著作之外就不买,所以这两本的确可以说是偶然得来的,虽然亦自各有其因缘。
其一是吴景旭的《南山堂自订诗》四卷。
吴景旭字旦生,著有《历代诗话》八十卷,刻入嘉业堂的吴兴先哲遗书中,是我所喜欢的一种书,这回看见他的诗也想拿来一读。
书无序跋,目录也撕去了一半,疑心他不全,查《诗话》刘承干跋只云“有南山自订诗”
,也不说卷数,到后来拆开重订,乃见后书面的里边有字两行,左云:
“《南山堂自订诗》,下册七卷至十卷佚阙。”
右云:
“旦生公遗著,裔孙永敬识。”
盖估人作弊,将书面反摺改装,假充完全,却不知即使是残本不佞也会要也。
但此册实止四卷,或者下册当是五至十,亦未可知。
集中所收诗自顺治己丑至康熙甲辰,凡十六年,卷四有五十二偶作,时为壬寅,案当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刘跋亦称其为明诸生,其诗却极少遗老气,辛丑有《喜光儿得赐探花》一诗可知,唯时有放恣或平易处亦觉得可喜。
卷一《罱泥行》上半云:
“一溪小雨直如发,尖头艓子长竿揭,凭将两腕翕复张,形模蛤蚧相箝镊。
载归取次壅桑间,平铺滑汰孩子跌。”
卷三有诗题云:
“己亥闻警,雉侯下令荷戈戍城上,家贫无兵械,因销一花小锄为刃,作长句伤之。”
诗并不佳,故不录,但只此一题也就够有意思了。
其二是方贞观的《南堂诗钞》六卷。
这诗集是全的,前有李可淳序,又乾隆戊午汪廷璋序,盖即是刻书的那一年。
方贞观是方苞的从弟,方苞的诗极恶劣,谢枚如在《赌棋山庄笔记》中曾大加以贬斥,贞观所作却大不相同,如李序所说,宛转沉痛,言短意长,及后更益造平淡近自然。
各卷卷首皆题方贞观诗集,唯卷三则曰方贞观卷葹集,有小引云:
“癸巳之岁,建亥之月,奉诏隶归旗籍。
官牒夕至,行人朝发,仓卒北向,吏役驱逐,转徙流离,别入板籍。
瞻望乡国,莫知所处,先陇弃遗,亲知永隔,行动羁馽,存没异乡。
呜呼哀哉,岂复有言。
而景物关会,时序往复,每不能自已,始乎去国,迄于京华,其呜咽不成声者去之,存若干首,命曰卷葹集,庾信所谓其心实伤者也。
后之君子尚其读而悲之。
康熙五十八年四月望,贞观记。”
案方望溪集后附苏惇元编年谱,在雍正元年癸卯条下有记事云:
“先是《滇游纪闻》案,先生近支族人皆隶汉军,至是肆赦,上曰,朕以方苞故赦其合族,苞功德不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