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震曰:"明诫(原误"试")言君臣当谨言行。
"品节曰:"此篇言天人相感,善道作于下,则善气感于天。
"戴彦升曰:"明诫篇陈天文虫灾之变,谓天道因乎人道,开言春秋五行、陈灾异封事者之先。
"唐晏曰:"此篇意主于去恶。
"
君明于德(一),可以及于(二)远;臣笃于义(三),可以至于大(四)。
何以言之?昔(五)汤以七十里(六)之封(七),升帝王之位;周公自立三公之官(八),比德于五帝三王(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故(一0)安危之要(一一),吉凶之符(一二),一出于身;存亡(一三)之道,成败之事(一四),一起于善行(一五);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一六)星辰而亡,天道不改而人道易也(一七)。
(一)宋翔凤曰:"本作'君政',今依治要。
"今按:子汇本、唐本缺一字,傅校本补"亲于"二字。
(二)宋翔凤曰:"本无'于',依治要。
"
(三)"义",宋翔凤曰:"本作'信',依治要。
"
(四)宋翔凤曰:"本作'可以致大',依治要改。
"
(五)宋翔凤曰:"本无'昔'字,依治要。
"
(六)孟子公孙丑上:"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
"
(七)宋翔凤曰:"本下有'而'字,依治要删。
"
(八)宋翔凤曰:"本作'周公以',今依治要。
"案:道基篇云:"太公自布衣升三公之位。
"
(九)"三王",宋翔凤曰:"本无此二字,依治要。
"
(一0)"故",宋翔凤曰:"本无此字,依治要。
"
(一一)"要",子汇本、程本、天一阁本作"效",傅校本、唐本作"效"。
(一二)"符",宋翔凤曰:"本缺一字,依治要补,子汇作'征'字。
"案:傅校本、唐本作"征"。
(一三)宋翔凤曰:"本缺'存亡'二字,依治要补。
"
(一四)"事",宋翔凤曰:"本作'验',依治要改。
"
(一五)宋翔凤曰:"本无'善'字,依治要增。
"俞樾曰:"樾谨按:此文,宋氏翔凤据治要改补,末句'善'字,亦据治要而增,然与上文'一出于身'句法不伦矣。
窃疑此句本作'一起于言'。
上文说汤、周公之事,曰'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