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秉持着“来回不打空手”
的原则,往返运送物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早在遥远的古代时期,运城盐池就已经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食盐产业链。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朝廷对盐铁行业的垄断政策!
由于这个原因,运城所产的白盐因其品质上乘而备受欢迎,并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盐业的私有化生产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性开采,运城盐池的繁荣逐渐走向衰落。
最终,这些盐池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下沦为牺牲品,许多盐池都被废弃。
曾经靠晒盐为生的盐工们失去了生活来源,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打捞盐湖中的盐水虫。
那么什么是盐水虫呢?实际上,它的学名叫做"
丰年虾"
,是一种只存在于盐水湖中的浮游生物。
虽然它们的体型非常小,但却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供人类食用,
盐水虫拥有许多优点,成虫游动速度不快,故此容易被鱼虾捕获,而其产出的卵,更是能在晒干之后制成商品,成为消费者们口中的美食。
盐水虫不仅能在海水中生存,还能在淡水中存活。
它们对环境适应力强,即便数量过多,也不会对水体造成破坏。
因此,盐水虫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天然饵料。
这些在高浓度盐水中繁衍出的生物,成为了一些特殊爱好者的美食佳肴,同时也给盐场老板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经过陈大刚等人的牵线搭桥,金振国和其他两位伙伴成功加入了盐帮,而这个盐帮正是属于运城河东盐池的“王恒盛”
盐号。
清朝道光年间,“王恒盛”
盐号的创始人王鉴考中举人后,担任了河东盐课提举司一职。
他深知河东盐池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潜力,于是毫不犹豫地变卖了自己的数百亩耕地,筹集到数千两白银,购买了河东盐池数十亩盐池的经营权,并创立了“王恒盛”
盐号。
凭借着卓越的管理才能和精明的商业头脑,王鉴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