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丰二年的秋收已然落幕,此乃土地改革后的首次秋收。
老天爷颇为眷顾,放眼整个大宋,除了少数地区收成平平外,大部分区域皆获大丰收。
鉴于官府的全力推广,棉花产量陡增,“四海贸易”
已难以消化如此庞大数量的棉花。
大宋朝廷因势出台政策,激励民间创建棉布织造坊,且由“大宋银行”
提供低息贷款。
那些失去土地掌控权的地主士绅对此兴致寥寥,他们更倾心于织造丝绸,毕竟丝绸利润丰厚。
棉布方面,因“四海贸易”
这些年已将价格固定,利润微薄,故而鲜有人愿意涉足织造棉布。
不过,在低息贷款的诱惑之下,仍有部分丝绸织造坊开始生产一些棉布。
“四海贸易”
于锦州设立了一家织造坊,将昔日为辽国皇家织锦的工匠们组织起来织造棉布,所生产出的棉布,是赵立庆用来对付草原部落的又一秘密武器。
今年的丰收令种田百姓欢天喜地,少了给地主的租子,这些收成已能使多数百姓家中有余粮。
然而,另一场危机却悄然降临在百姓头上。
那些地主士绅们,个个如同饥饿的豺狼嗅到了血腥,纷纷翻出百姓往年的欠条,气势汹汹开始催债。
此乃历史遗留问题,往昔百姓身为地主的佃户,每逢收成欠佳的年份,总得向地主借粮度日,而利息又奇高,致使债务怎么也还不清。
往昔地主士绅鉴于还需百姓为自己种田,催债便不会过于紧迫,如今关系生变,他们一瞧见百姓家中有了余粮,自然死命催债。
百姓以往给地主当佃户时,近乎八九成都欠着地主的债,各地因这些债务频发纠纷。
淮南省濠州凤阳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秋风瑟瑟地吹过,枯黄的树叶打着旋儿飘落。
徐老汉正愁眉苦脸地坐在自家破旧的院子中,这些日子原先的地主王老爷正在村子里催债,他心中盘算着要先还多少粮食给王老爷。
突然,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李老汉抬头望去,只见王老爷带着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气势汹汹地朝他家走来。
这位王老爷名叫王富贵,他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盘踞了好几代,祖父曾是朝廷里的一个小官员,靠着一些手段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回乡后便购置了大量的土地,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