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轼在接到回京的调令后,迅速交接完河中省的事务,匆忙赶回京城。
终于在今年最后一次朝会前一日抵达汴京。
二人顾不得其他事宜,率先入宫面圣。
紫宸殿内,君臣三人依次落座。
赵立庆感慨万千:“介甫,自嘉佑四年于燕云一别,这七载岁月里,你始终在燕云及河中全力推行新政,实在是辛苦至极。
子瞻亦离开汴京五年有余,这些年来,你亦是功绩斐然,同样艰辛非常。”
两人离座躬身行礼,王安石回道:“官家,能为大宋百姓谋取福祉,臣毫无怨言,亦不觉辛苦。”
苏轼紧接着道:“臣不过是尽分内之责,不敢劳官家挂念。”
“两位不必多礼,且坐下说话。”
赵立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待二人落座,赵立庆接着说道:“此次召你们归来,调令中并未明确你们所担任之职,朕欲先与你们商谈一番。”
苏轼不假思索地说道:“官家,若能在全大宋施行土地改革,不出三年,百姓必能人人安居乐业,大宋国力亦将蒸蒸日上。”
王安石早有此想法,然而这些年的经历令他的性情沉稳许多,此时沉默不语,静候皇帝表态。
“子瞻,朕亦有此念想,可此事须从长计议,操之过急恐致天下大乱。”
赵立庆颇为无奈,总不能遣兵强夺地主之地。
见皇帝态度明确,王安石道出酝酿已久的构想:“官家,臣有一策,向地多之人多征税赋,地愈多税率愈高。
如此一来,既能抑制土地兼并,又可迫使那些地多之人出售土地,届时再通过其他手段将土地掌控于朝廷之手。”
“倘若他们将土地转移至他人名下,此策岂不无用?”
赵立庆有意考校王安石,实则他早有此念,且已令军情卫展开详尽调查。
“官家,在公布此策之前,需先彻查土地归属,届时直接将税票送至地主家中,他们想抵赖亦来不及。”
对于此问题,王安石亦有考量。
“嗯,介甫思虑甚是周全。”
赵立庆将目光转向苏轼,“子瞻意下如何?”
苏轼道出几点疑虑:“官家,此计甚妙,只是首先要做好土地清查工作,这需大量人力,且不可打草惊蛇。
再者,须有一独立衙门负责推行此事,朝中诸公怕是会有不同看法,此外,还需做好应对地主暴乱的准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