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直扑天津,咸丰帝派人赴天津和谈,奕?反对和谈,但咸丰帝采纳了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等人力主妥协的意见,签订了《天津条约》。
之后,奕?上奏反对该条约并提出制敌方案,未被采纳。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派怡亲王载垣与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前去谈判,后又示意载垣扣押英国使臣巴夏礼。
英法联军向通州八里桥发起总攻,清军大败,咸丰帝逃往热河,命奕?为全权钦差大臣留京议和。
奕?出京居住于长辛店,上书请求整顿领兵大臣以激励士气。
同年十月,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圆明园,奕?入京与英、法联军和谈,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随后又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此后,他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大力推动洋务运动,主张发展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着手组建海军等。
同治四年(1865年)恭亲王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又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
,此后居家养病十年。
这期间,长女荣寿公主7岁便被接入宫中由慈禧太后抚养,奕?在女儿守寡后回恭亲王府省亲时,给予她安慰和支持。
由于身份和环境的限制,他无法像普通父亲一样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给予她充分的父爱。
奕?作为历经三朝的重臣,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阅历。
他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政治智慧。
荣寿公主后来在宫廷中能够周旋于慈禧与光绪之间,努力调和两人的矛盾,这可能也与奕?的言传身教有一定关系。
但这种教导因见面机会稀少而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奕?在这十年间对长子载澄的教育是缺失的。
载澄自幼聪明,但生性顽劣,长大后更是吃喝嫖赌抽大烟,无所不为。
奕?在政治上失势后,精力分散,对载澄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教。
载澄与同治帝年龄相仿,两人关系较好,经常一起微服出宫花天酒地,这让载澄的行为更加放荡不羁。
奕?虽曾将儿子囚禁,但效果不佳,载澄在被放出后仍死性不改。
奕?在政治斗争中的经历和行为,可能也对载澄产生了不良影响。
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复杂局势,让载澄看到了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性,却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身份和父亲的地位可以为所欲为,从而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载澄人品顽劣,不仅自己行为不检,还带坏了同治皇帝,这让他的父亲恭亲王奕?对他十分不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