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等人自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大禹具体到过哪里,却不得而知。
黄河有上中下游三个地方,大禹就算上古大神,也要费些气力,一段一段的治水。
那大首领又引众穿过寺庙大殿,来到后山坡,但见一个巨大山坡映入眼帘,从上到下,有密密麻麻的小塔,令人眼花缭乱。
只见那平面圆形,下大上小,略似古钟的小塔,如竹笋一般拔地而起。
众人惊叹不已,眼前一座座小塔的塔林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有阶梯式护坡平台十二级,由下至上一层层逐渐收缩并抬高,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
众人近前,仔细去瞧,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塔基呈方形,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
第二到第十二层均为实心喇嘛塔。
这些密密麻麻小塔的塔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层塔身覆钵式,第二到第四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第五到第六层呈葫芦状,第七到第十二层呈宝瓶状。
张叔夜见张明远和费无极、种浩、种溪看得入迷,便问道:“我出个题目,你们四人抢答一番如何?”
四人齐声答应,点了点头。
张叔夜便笑道:“你们快数数看,一共多少座小塔。”
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便各自分工,张明远去一、二、三层,费无极去四、五、六层,种浩到七、八、九层,种溪便在十、十一、十二层。
不等他们气喘吁吁数完归来说话,张叔夜便笑道:“沈括曾在《梦溪笔谈》有隙积术(今数学中的等差数列)传世,既然眼前十二级平台,每层塔数均不少于上一层塔数,已知这其中十层的塔数符合隙积术算法,你们何必还要费尽周折。”
说话间又介绍何谓隙积术。
张明远道:“原来这算法很厉害,这体积有空隙的堆垛体,像垒起来的棋子和分层筑造的土坛,以及酒楼里堆起来的酒坛子,诸如此类的东西。
它们虽像倒扣的斗,四个侧面也是斜的,但但边缘有残缺和空隙,若用刍童法计算,所得数量往往会出错。
沈括的隙积术便恰到好处,用刍童法算出上位和下位数值,另外单列出下底宽,减去上底宽,将所得之差乘高,取其六分之一,再并入前面的数目,就好了。”
费无极道:“第三层以下皆可用沈括所说的隙积术来算。”
种浩看向种溪,问道:“最上面三层,一共几个小塔?”
种溪见张明远给自己比划,便道:“第一层一个,第二层两个,第三层三个,一共六个。”
不等四人再报出各层塔数,张叔夜笑道:“举个例子,一堆酒坛子垒起来,最上层的长宽都是十二只坛子,一层层交错堆垛好。
先从最上层数起,数到有十二只坛子的地方,正好是十一层。
用刍童法来计算,把上层的长乘二得四,与下层的长相加得十六,与上层的宽相乘,得三十二。
再把下层的长乘二得二十四,与上层的长相加得二十六,与下层的宽相乘,得三百一十二。
上、下两数相加,得三百四十四,乘高得三千七百八十四。
另外将下层的宽十二减去上层的宽,得十,与高相乘,得一百一十,与前面的数字相加,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取其六分之一,得六百四十九。
这便是这堆酒坛子的数量。”
此言一出,费无极和种溪面面相觑,头都大了。
种浩与张明远却听得入迷。
费无极道:“自上而下,层层递增。”
种溪道:“从上往下,越来越多。”
种浩笑道:“你们岂不废话,谁都看得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