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在桌上给我留了早饭。
我就匆匆的扒了一口,然后赶紧拎包下楼去等师秦,师秦的车总算准时到达。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城郊派出所会议室。
会议室里这时候人都已经聚集的差不多了。
今天倒没有再开什么专案会议,因为一些案情情况也汇聚的差不多。
邵大见人到齐,就开始了工作的安排。
技术和法医反正按晚上的布置,按部就班的开展。
而关系人调查组,则增加了4个侦查员,让他们加快进度。
我们整个中队都被分到了排查组,邵大这时候已经从城郊派出所拿到了,乌茶山附近的,三个村的户籍人口信息及部分的流动人口信息。
然后,指挥部把我们排查组分为20个小组,一般是一个刑大侦查员搭配一个派出所的辅警或民警。
我因为是新加入刑大的,大队也好中队也好,对我并不放心,于是我和我师秦彭维庆在一组,另外还搭配了一名派出所的辅警给我们带路。
分组结束,邵大又亲自给我们提了三个排查条件。
一,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的男性;二,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特别是有抢劫抢夺方面前科的人;三,案发后突然离开现住地的人。
这三个条件里,第一条是刚性条件,后面两条是根据侦查员自行判断。
如果是三条都符合的,这样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部成立了一个专案甄别组,会及时跟进对重点人员的甄别。
其他的侦查人员认为不放心的,就先列为观察对象。
每天专案会议上,把这些列为观察对象的人员,也一并上报指挥部。
指挥部会选择一些对象,进行重点的攻关。
而且指挥部特别强调,本次排查由于缺少技术上的支撑,一切全要靠侦查员的侦查嗅觉,因此还是那一条,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会质疑自己的判断,不要轻信排查对象的说辞。
说白了,一切就是全靠侦查员凭经验来判断,谁是有嫌疑的,谁是可以排除的全靠侦查员自己。
另外邵大要求,情报中队也全力动员起来,把一些可靠的62要专案专用,多摸一些线索,为侦查破案打开思路。
最后邵达又说了一些勉励打气的话,我们就投入到艰难的排查工作中去。
我和我师秦分到的区块,一共有40户人家。
表面上看这个数字不是很大,但这里是城郊派出所,是城乡结合部。
这里面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城郊派出所的外来人员本来流动性就大,虽然他们提供了流动人口的大致名单。
但是我和我师秦都明白,这张名单上的数据是靠不住的,城郊派出所在流动人口管理上本来就相对薄弱。
因此我们的排查要没有遗漏,首先要做的就是扣清楚我们排查区域的底数。
配合我们排查的辅警,平时就是在这个村里进行流动检查的。
他对这个区域的环境相对比较熟悉,他看了我们的排查区域,也是直皱眉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