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谢晋元的资历和家庭条件,只要提出来,完全有资格分到新房子。
谢晋元的家里很拥挤。
七口之家住在两间半房子里,对住房的需要很迫切。
可是谢晋元不这么想。
他对妻子说:
“这批新房全厂的人都在盯着。
我是基建的,盖了新房先给自己弄一套,影响不好。
下次再说吧。”
他没有提出申请,新房当然也就没有他的份。
需要房子的人很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大家都在用尽手段争夺新房,没有人注意到谢晋元的事情。
在大家的眼睛里,你不提出申请,当然是因为现在的住房条件很好。
即使你的住的不好,不去与他们他们竞争,也是好事。
第二批新房建好,他仍然没有提出申请,当然也仍然没有他的份。
接着是第三批新房落成。
兰妮儿忍不住了,对谢晋元说:“你看,基建的人大部分都分到新房了,他们家的人比咱家还少都能分到新房,你为啥不要?”
谢晋元被逼无奈,恰好邻居搬入新房,他就申请要邻居腾出来的房子。
这个房子很小,只有一间半,但是大大的缓解了家里的居住条件。
这时候厂领导才发现,原来这个谢晋元一直住的条件很差。
于是就爽快的批给了他。
谢晋元的家里,孩子渐渐长大。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家里有三个半大小子,吃的更多,使得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
兰妮儿常常为一日三餐忙碌。
谢晋元重操旧业,每到周末,就拿起渔网骑上自行车出去捞鱼,有时候要远走几十里路。
但是依旧杯水车薪。
这个时候,中央发出号召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全国各大城市中都出现了大幅标语: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应届毕业生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这个运动传递到厂里,正好这一年,新卫中学也有第一批高中毕业生,厂里立刻专门成立了知青办,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件事。
当时,知青下乡的主要形式是插队落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