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
好不容易两个大儿子拉扯大。
大儿子谢晋才原先也在家里务农,后来等到谢晋元能够下地干活之后,他就去县里跟人学做生意。
谢大娘带着小闺女操持家务,喂猪养鸡,小日子过得平淡。
知子莫如母。
她早就这个二孩的心有点野,以前就流露过不愿意呆在村里的意思,不过因为年龄小,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终于忍不住离家出走了。
要是放在现在,家里的孩子跑丢了,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儿,警察也要立案调查的。
可是在当时,经过多年兵荒马乱,人口失踪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能够一家团聚反而是很稀罕的。
更何况,在这个战乱时代,人们已经见惯了生死离别,对亲人分离有了很强的抵抗力。
所以老谢家少了一个后生,村里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即使谢晋元的娘,虽然对他的离家出走不满意,但是也没有感到十分惶恐不安。
村里在外面讨生活的人多的去了,指不定谁哪天就会回来。
但是村里的孩子们还是在意谢晋元离开的。
因为谢晋元是孩子王。
那个年代,村里还没有学堂,这些孩子都不上学,当然也不用写作业,于是就有大把的时间玩耍。
这些孩子精力旺盛,思想单纯,整天跟着这个晋元哥哥的屁股后面,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野地撵兔子,爬高上低,疯玩的很开心。
忽然间,听说晋元大哥一言不发的抛下他们走了,孩子们不禁沮丧起来。
有个孩子抱怨道:“柱子,都怨你。
要不是你说那样的话,晋元哥也不会离开。”
这个叫柱子的男孩子说:“这怎么能怨我呢?是他自己要走的。”
翘家是谢晋元自己的主意,但是和柱子的话有关。
正是因为柱子提到送粮队,谢晋元心里就长了草,于是才有了他这次离家出走的行动。
老大谢晋才不做农活,在县城跟着别人学做生意,每天晚上回家。
吃完饭的时候看见母亲和小妹二人,就奇怪的问道:“晋元呢?”
母亲一边招呼大儿子和小闺女吃饭,一边唉声叹气的说:“他跑了。
撂下锄头,从地里跑了。
也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刚发现二儿子跑了的时候,她心里还是有些伤心,有些担忧,现在已经过了两个小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
虽然说老二跑掉了,不是还有老大在家么?山东这里的传统,父亲不在的时候,长子就是一家之主,她也要听儿子的主意。
所以她现在的态度,看上去就好像自己的二儿子不是离家出走了,是出去玩儿去了一样。
老大闻言皱眉,问道:“晋元走了,地里的活儿怎么办?”
母亲无奈的说:“还能怎么办?我去做呗。”
“那怎么办行?”
谢晋才说。
他觉得地里的活应该是男人干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