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知柔大略扫了一眼,铺子里最显眼的地方摆着销路最广的的雕版印刷儒家五经和佛经,较少见的文集和诗集都是手抄书。
手抄书没卷不下五百文,昂贵奢侈,蔺知柔身上只有区区一百文,印制书也只能买一卷。
蔺知柔挑挑拣拣,拿起一卷标价六百文的建安诗集搁在一旁。
她不急着会帐,却蹲下身研究最下层架子上的书卷,这些书卷蒙了层薄灰,大多装帧寒酸,有些甚至连卷轴都没有。
“下头都是京城来的旧行卷,一律二十文一卷,小郎君若是喜欢,买两卷再加赠一卷。
小郎君可知道行卷”
蔺知柔点点头,但凡对本朝科举有所了解,对行卷都不会陌生。
其时的科举不糊名,不誊录,托关系走后门都是常规操作。
为了提升知名度,举子会将自己最得意的诗文制成卷轴,在考前向京师的达官贵人、文坛领袖投献,若是有幸得到青睐,便能声名大噪,中举的希望也随之倍增。
因此举子行卷时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但求贵人一顾,可惜贵人少,举子多,大部分卷子都到不了贵人案前,直接被奴仆婢子拿去卖了,充作“脂烛之费”
。
其中有一部分便流落到了全国各地的书肆里。
蔺知柔随意拣了一卷展开,扫了眼卷诗便知不佳若是这些作者得中进士,行卷的价格必然也水涨船高,肯定不会清仓大甩卖统统二十文,还买二送一。
如是反复,几乎将一架行卷都看了个遍,也只挑出两卷差强人意的。
一旁的店主人着实有些不耐烦,可看在卖出新书的份上也就不与她计较了。
蔺知柔也挑得乏了,正打算随便拣一本了事,一卷竹轴卷子吸引了她的目光。
她轻轻展开,清隽的书迹便已令她惊艳,再一读卷诗,更觉气象不俗,她虽然不会作诗,却能看出大概的好坏,连忙小心翼翼地卷起捆扎妥当。
挑完了卷子,蔺知柔站起身敲敲酸麻的腿,将建安诗集放回原处,抱着行卷走到门口,数出四十文给店主人,店主傻了眼,买二赠一原是看在卖出手抄书的份上,可这小儿自始至终未曾说过要买,他也只能认栽了。
蔺知柔前世穷困潦倒过,受过的白眼比喝过的白开水还多,丝毫没有一般人的羞惭情绪,夹着行卷,在店主如刀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她四处转了转,用余下的钱买了些墨粉和竹麻纸,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去行的书肆等四舅。
赵四郎迟迟不来,蔺知柔怕两人走岔,便耐心在原地等着,展开方才买的行卷细细读起来。
店主见她年少好学,又生得秀雅,好心与了她一张小胡床,让她坐于店门边,还给了她一碗茶汤解渴。
约莫过了半刻钟,赵四郎方才赶到,一边以袖子掖着额头上的汗一边疾步走来。
他身后跟着个两个着短褐履草鞋的车夫,各自赶着驴车,一辆是坐人的,罩着青布,另一辆是运货的板车,上面已堆了包着布扎成捆的货物,散着浓浓的药味。
“才归置完捎去江宁的货,正要走,谁知铺子里来了个相熟的客人,扯着我说了好一通话,不好撂下人家,实在是等急了罢”
赵四郎解释。
蔺知柔已将一卷行卷从头至尾细细看过一遍,不慌不忙地卷起来,对赵四郎笑道“阿舅正事要紧,外甥在此也可读书,不碍事。”
边说边起身,将方才买的东西放在车上,只留了那卷惊才绝艳的竹轴行卷,珍而重之地拿着。
舅甥俩沿着坊前的通道走了百来步,赵四郎停下脚步道“方才叫那客人耽搁了,阿舅没来得及去柜坊办事,你且在此稍等片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