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35章(第2页)

&rdo;屋里祝红和楚恕之配合默契,动作麻利,很快就支起了一个野外专用的小酒精炉,在上面架了一个直径二十公分左右的小锅,锅里收集了一些干净的雪水,祝红还支了个架子,把真空塑封的牛肉条打开,摆在架子上,用水蒸气加热,稍软一点,再用签子穿好,放在火上烤。

几个学生已经拿出了笔记本,一见汪徵进来,眼睛就一亮,一个个全都凑到了她身边,一个长得和竹竿一样的男生有些忐忑地开口:&ldo;姐姐,你介意我们问一下山顶小木屋的风俗吗?&rdo;他说完这句话,就忍不住去看一眼沈巍的脸色,发现沈老师轻轻地皱了皱眉,立刻又诚惶诚恐地加了一句:&ldo;对不起啊,我的意思是,如果方便的话……要是有什么忌讳就算了,我们不懂,你别生气。

&rdo;汪徵坐在小炉边上,小声说:&ldo;没关系。

&rdo;她把手藏在宽大的袖子里,捡起一颗堆放在一边的巧克力,也不知道是谁买的,那巧克力球小小的,一颗一个包装,显得精致漂亮极了,她看起来好像很想尝一尝,但隔着袖子拿在手里,颠来倒去地看了好几遍,也还是没有拆开包装。

红衣服的女班长赶紧有眼色地挑了另一块递给她:&ldo;这个好吃,姐姐你吃这个。

&rdo;&ldo;我就是看看,不能吃……糖。

&rdo;汪徵低声说,然后她停顿了一下,应学生们的要求缓缓地说,&ldo;这片山下经过几次地质变化,底下住的人也经过很多年的迁徙和融合,听说最早的时候,有一支康巴人曾经迁徙到了这里,那些藏族人流行天葬,人死了以后,尸体要给天葬师解体,把大块骨头砸碎,然后和上酥油糌粑,方便让鸟啄食,以免尸体吃不干净‐‐吃不干净是不吉利的,所以天葬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个地方最早就是天葬师住的。

&rdo;&ldo;因为天葬师虽然受人尊敬,但是整天和死人打交道,总是不太吉利,所以即使地位崇高,平时人们也不愿意多和他们接触。

&rdo;林静在一边补充了这么一句,郭长城听在耳朵里,却不自觉地想起了一个人‐‐斩魂使。

大家可不也是万分敬畏,却又忌讳他么?除了赵云澜,其他人基本不敢和他多说一句话,连鬼魂都躲他远远的,就好像……他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厄运一样。

&ldo;之后的几百年里,又前前后后地迁来了很多不同的民族,大部分是牧民,也有少数是农民‐‐不过这边能耕种的地不多‐‐不同民族间还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冲突,后来好了打,打了好,打完要抢人,好完要通婚,所以慢慢的,人们的血统也开始混杂,有些其他的民族也开始接受天葬,只不过风俗和藏人的不大一样。

&rdo;汪徵像是个讲历史的老师,平铺直叙地说着,轻柔的声音和上她说话的内容,很容易就让人昏昏欲睡,沈巍带来的学生还好些,本来就是研究这一类专业的,一个个积极地一边搓手,一边用不大灵便的手在自己带来的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

赵云澜却吃了几条肉干以后,就把睡袋拖到沈巍旁边,占了个近水楼台的位置,钻进去闭目养神了。

山河锥…&ldo;再后来,这里的气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恶劣,&rdo;汪徵在锅里加了一点水,&ldo;留在这里的人渐渐变少,陆陆续续地开始往别的聚居地转移,后来大约是……嗯,我不大记得了,好像应该是中原的宋元年间吧,这个地方出现过一场大灾,那以后,这里的多民族聚居的文明就几乎断绝了,除了一小撮瀚噶人想办法躲到了一个山洞里之外,其他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后再也没回来。

&rdo;女班长问:&ldo;历史上有记录吗?&rdo;汪徵摇摇头:&ldo;这里古时候不属于中原,没有和汉文明融合过,另外地处偏远,人口也不多,消息传不进来,也传不出去,最多是钦天监留下几笔关于地质或者天文的记载,当时朝廷说不定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过人。

据当地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当年大雪从山上变成张牙舞爪的妖怪滚下来,白色的鬼怪从地缝里、水里伸出手,抓住人和牲畜,撕烂他们的肚肠,揪下他们的脑袋。

&rdo;女班长想了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ldo;就是说,应该是地震引起的雪崩一类的地质灾害。

&rdo;汪徵没点头也没摇头:&ldo;后来瀚噶族人干脆隐居进深山,位置大概就在现在距离清溪村不远的地方,你们考察清溪村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其实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瀚噶人的影子。

古天葬台随着藏族人的迁走而逐渐被荒废,但天葬师住的小院子,在那次大灾之后,就成了瀚噶族人守山的地方,他们认为从高处能更早地看见灾难,所以每一个月,都要派一个强壮的小伙子上来守山,不过时间长了,这个习俗最后也变了,守山人成了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人,守山屋成了他居住的地方。

&rdo;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