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内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即使是目前风雨飘摇的局面,败亡是自己唯一的结果吗?他不相信,也不愿相信,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拥戴自己的诸臣、将士,为了属地的百姓,他必须坚持下去并取得胜利。
还有杨清,如果一旦大厦忽倾,杨清的结局真的可怕到难以想象!
年轻的司马邺的肩头,不仅背负了重振山河背负了重复山河的重担,以及所有人的命运。
建兴三年(315年)十月,小朝廷的“老对头”
刘曜再次兴兵来犯,攻下了冯翊郡,冯翊太守梁肃逃回长安。
若不是天气转寒,进兵不易,汉军的兵锋可能又要直抵长安城下了。
所有人都知道,小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失去了东北方的屏障,想要这般苟延残喘下去,都已经无法实现了。
司马邺怀着最后的希望,向南阳王司马保求救,秦州的臣僚纷纷劝止,建议采取自保的策略。
司马保采纳了臣僚的建议,决定见风使舵,若来勤王的力量强大,锦上添花也未尝不可。
麴允曾想带司马邺投奔司马保,被索綝劝阻。
因为到了司马保的地界,不仅司马邺将彻底沦为傀儡,秦州也没有他们两人的位置。
投奔的计划被终止,同时也宣告了长安的小朝廷,已经彻底被各地的宗室、大臣、将领抛弃了。
形势至此,司马邺心里彻底绝望了。
建兴三年(315年)腊月,殷循再次来到长安城。
在石渠阁,殷循见到了与自己想象的相去甚远的司马邺。
在殷循想来,面对这样的绝境,司马邺即便不陷入崩溃,也该是一副萎靡的样子才对。
可他亲眼看到的司马邺,神采奕奕,奋笔疾书,一点也没有深陷绝境、随时成为亡国之君的觉悟。
寒暄毕,殷循开门见山道:“如今朝廷的情形,不知陛下怎么看?”
司马邺苦笑道:“无他,苟延残喘尔,能撑一日算一日吧。”
殷循问道:“陛下既然如此想,何不顺其自然,又何必这般,做螳臂当车的姿态?”
司马邺道:“便是注定最终如此,我也必将抗争到最后一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