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听见吕岱所说的话,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计谋,便问吕岱,
“定公,你说说有何计?”
“孙将军自赤壁之战胜利后,便更加喜功好名。
这次征讨南海失利必然使得他脸上挂不住,定会再度出征。
不过此时北方有曹操军队驻扎合肥,兵锋剑指建业,若王都尉能修书一封表示服软并称赞一下他,再送点宝物,同时告知让他注意合肥的曹军。
这一来,让孙将军脸上挂得住,又让孙将军明白北方才是要紧之事,想必暂时不会再发兵了。”
王全听完,心中吐槽,就这?就这样孙权就不会接着派兵来了?就只要哄一哄就行了?
不过啊,这吕岱让自己要在书信里面服软还要称赞孙权,这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
这点小事,不足为道!
王全十分赞成吕岱的提议,若是孙权一怒之下江东发个几万兵,再派上几个名将过来,以目前南海的军事实力,还真的很难应付。
先拖一拖孙权,让南海再发育一阵子,补充更多兵力。
他叫手下递来纸笔,一边询问吕岱对孙权的认识,要通过什么角度夸赞孙权,把这些知识全都运用上了,写在一封信里。
命人回去番禺拿上之前士燮送自己的宝物,还有新式的纸,极速寄往目前孙权所在的建业。
十日后,当孙权得知潘璋和吕岱的军队在揭阳县失利,潘璋身死,吕岱投降。
孙权是勃然大怒,下令去捕拿吕岱的家人。
然而,士兵们到了建安才知道吕岱的家属早就被另一伙建安的士兵接走了。
回报孙权,孙权想应该是吕岱用计接走了自己的家人,更是气得当场痛骂。
正当孙权欲在朝会上再议攻打南海之事的时候,有一封急信送到了他的手上。
孙权打开信,观看了起来,看到寄信人是南海的讨贼都尉王全时,孙权气得怒目圆睁。
接着往下看,便看到王全对他的花式夸奖。
王全先是承认了错误,之前接纳吴巨是因为吴巨给了交州许多钱财粮食,而且不知其犯下的罪行。
如今已接纳了吴巨,若出尔反尔,有损士燮大人的威信,望孙将军原谅。
然后在保护揭阳县时,刀剑无眼,误杀了潘璋将军,冒犯了天威。
至于吕岱,一胆小之辈,小人矣,投降了对江东还是好事。
接着又夸孙权什么“英明神武”
啊,“年少有为”
,孙权的脸色逐渐平静了下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