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榜足足提前了十日,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考官们前脚出贡院,次日就贴出了红榜。
这是绍兴三十二年八月的最后一天,无论是考完试后正在寻欢作乐放飞自我的考生,还是抱着干瘪的荷包忐忑不安等待成绩的考生,突然听说贡院正门已张榜公告了这次临安府乡试的录取名单时,都有些懵。
是他们睡过头错了时间,还是压根没醒来
随着锣声报喜声喧嚣而至,考生们终于醒悟过来,这不是做梦,也不是玩笑,是真的出成绩放榜了
“余杭县林希元林老爷,高中桂榜三十六名”
“钱塘县苏仲延苏老爷,高中桂榜二十一名”
“仁和县”
“临安”
随着一声声报喜喝彩传来,生们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有的惴惴不安,有的闻讯狂喜,还有的等不到自己名字,便急急让人去贡院榜,一时间众生百态,在各家酒楼客栈中显露无疑。
“中了中了我中了”
“恭喜林兄”
“不知这次乡试的解元会在哪一县”
“自然是我余杭县,余杭王氏子弟哪个不是满腹经纶,名满江南”
“王家昔日人才辈出,如今不提也罢若非此番主考王尚出身余杭,王氏子弟呵呵”
考生们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起初不过是争论谁人夺魁,到后来就渐渐变了味。
“进场的时候不是揪出了好几个夹带的吗,听说是有人泄题”
“泄题”
“我辈寒窗十载苦读,却被这些腐蠹之辈行贿买卷,徇私舞弊,天日昭昭,公理何在”
从一个人的疑问,到几个人的质疑,到十几个人的肯定,话风从怀疑,疑似,到肯定,确认,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在考前有人卖题,就是跟王家有关,还有人恍然大悟地说在考场中到有人作弊,考官却视而不见
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百遍都能让人信以为真,更何况人们本能地更愿意相信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说法。
毕竟两三千学子应试,能中举者不过寥寥百余人,更多的落榜者,不相信自己是文不如人
,只相信自己是时运不足怀才不遇,相信是他人钻营舞弊,是考官徇私不公,若是能有机会推翻这次考试结果,重来一次,或许能上榜的就是自己。
而不用再等三年。
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落榜的考生也不管先前是谁挑起的话头,跟着越说越起劲,越说越义愤,也不知是谁突然大吼一声“如此不公之榜,要它何用”
“我们去撕了红榜,举告考官,求官家重开乡试”
“撕榜重考”
“走”
一传十,十传百,原本应试的考生住的客栈就离贡院不算远,住的远的得到消息,赶来榜时,正好听到这些议论,跟着加进来,人群便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多。
大宋朝不光是重文轻武,还广开官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