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众所周知,蝗虫具有非常强大的啃食能力以及繁殖能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繁殖并扩散,所以,蝗灾一旦生,便很难以控制,且往往会多年连续生。
可想而知,若是连续多年颗粒无收,对寻常百姓而言,那则是灭顶之灾。
而自古以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天灾,其危害甚至比水旱灾还要严重,细数过往多少朝代的灭亡,都与蝗灾息息相关。
远的先暂且不提,明朝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像崇祯年间,便暴了两次连续五年以上的特大型的蝗灾,也正是这种连年频的蝗灾,使得民不聊生,这也成为了摧毁大明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古代,人们则普遍认为蝗灾是由上天降下的惩罚,是因为人类的行为触怒了神明,所以,每当有大型蝗灾生时,在任的皇帝都会主动下“罪己诏”
,承认施政上的错误,以此来请求蝗神原谅。
而在民间,百姓们则会架起祭坛,进行焚香祷告等一系列事宜,希望‘蝗神’保佑人民,也祈求蝗虫远离庄稼。
养心殿内。
雍正看着手中递来的一封又一封的江南各地加急送来的奏折,整个人周身的寒意越来冷冽了起来。
吓得旁边伺候的人大气都不喊喘一声。
“这群混账东西,蝗灾这种大事竟也敢隐瞒,他们是怎么敢的!”
雍正气到直接把手里的奏折重重丢在了地上,似是仍觉不够,抬手把那一沓奏折全扫到了地上。
可见他也是真的气急了。
下的十三阿哥显然也是一脸愁容,这次蝗灾来的气势汹汹,如今已经波及到苏浙皖不少地区,情况已然十分紧急。
但造成如今局面的罪魁祸,自是那些欺上瞒下的地方官员。
苏浙皖本就是蝗灾多区,淮河流域蝗灾集中生在春夏之季,再加上那边本就刚经历了大旱,每逢大旱便多生蝗灾,所以,数月前胤祺便已经上了折子,便着重提醒了要注意这些地区的重点防蝗。
这自打大清入关以来,蝗灾频,朝廷便严令下了旨意,各地要重点注意治蝗之事,康熙更是明旨规定,直接问责到人,一旦出现蝗灾,便各个都要革职拿问,这么严抓地方,就是为了造成大范围的蝗灾。
不过,这招效果也显著,各地官员异常重视,往往将蝗灾扼杀在最好控制的虫卵期,也因此已经好多年没有爆大型蝗灾了。
雍正自是也知道蝗灾的严重性,所以,在胤祺上了折子后,便立马下旨交代了各地方,如今他登基不久,自是承受不起这般大的灾难。
谁知那些地方官员竟敢懈怠,防蝗治蝗不力就先不说了,竟还敢企图隐瞒,简直愚蠢至极,使得如今已然错过了蝗灾最好控制的时期了。
要知道长了翅膀的蝗虫,那可是能跨过长江黄河迁飞到旁的地方去祸害庄稼,那届时祸害的就不是一地两地,可见影响
之广。
要不是雍正听到了些风声,立马派人过去严查,这事还不知道要耽搁多久呢,也怪不得他会如此生气。
别说是雍正了,就十三阿哥此时而言,想砍了那些官员的心都有了。
但事已至此,也不是生气能解决的,那些官员稍后腾出手再处理了,他们总归跑不了就是。
“皇上,如今之计还是要快些想法子才成。
“十三阿哥道。
蝗灾可等不了人,早一些控制住便能尽力少一些损失。
雍正自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自古以来,治蝗就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如今显然已经让它们成了气候,如何控制的确很是棘手。
十三阿哥想了想,说道:“要不叫五哥来一起想想法子,他如今管着农政司,这事也理应让他知晓。”
其实,他想说的是找他五嫂问问,但女子不可干涉朝政,他也怕给他五嫂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雍正轻点了点头,“来人,去传恒亲王。”
说罢,他迟疑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还有恒亲王福晋。”
宫里来人传她入宫时,安清正在陪宜妃喝茶聊天。
自打宜妃搬到恒亲王府后,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自在,安清三天两头就陪她出府溜达一圈,这被困在皇宫那方寸之地这么多年,如今出来了,才知道外面是何等的自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别人快穿都是绑定系统,虐渣打脸,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缘浅快穿,却是走上了寻找系统,捕捉系统,与系统撒泼耍赖的一条漫漫不归路。嘤嘤嘤当系统亲自化身为各个位面黑化男神,坑她,撩她,欺她,爱她该如何缘...
微盘百度云全文免费严诗诗与太子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被大皇子耍手段强行娶了。不到一年,咳血而亡,死的那刻又梦见窝在昔日情人太子怀中,笑望满天繁星。 死后才知,正是太子一党策划杀的她,只为栽赃...
上辈子余喜龄年纪轻轻便罹患癌症身亡,父兄皆在,却仿若孤家寡人。报恩奉献这些词伴随了她的一生,为了报恩年仅四岁的幼妹夭折,母亲病逝,到最后她的身体也被拖累至死。重生到十二岁这年,余喜龄决定自私一回,管...
s剧情从十六章开始有部分修改,大家可以重新看一下入v通知接编编通知,本文56周五入v,届时会掉落万字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么么哒接档文被学霸以身相许后戳专栏可收藏哦本文文案叶未歇...
...
穿越成败光家产的败家子,一穷二白连饭都吃不上。眼看老婆小姨子就要抵给他人,云泽只得是斗狗友,战狐朋。可好不容易刚将小日子过好,乱世又来临。为在乱世生存,他只好开始积蓄力量。战蛮夷,驱外族,打碎腐朽王朝,创建一个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