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海盟的队伍迅摆出战斗姿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都市之:复兴大明请大家收藏:()都市之:复兴大明更新度。
刘老六来自文登县的刘家庄,他的叔父是当地的举人刘大人。
刘举人在文登县享有极高的声誉,身为县丞,刘家在文登及周边地区拥有大片土地。
刘举人早年也是一个贫穷的秀才,家庭条件并不宽裕。
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几乎倾尽所有。
刘举人不负众望,岁时一举中举。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金举人,银进士,破铜烂铁穷秀才。
这反映了明朝对文人的不同待遇。
成为秀才,其实并无太多特权,最多就是免去家中壮丁的劳役,以及人口限制。
但中举就不一样了,举人步入士绅行列,享有免税特权。
他们可以做官,但很少有举人愿意为官。
举人从政之路充满艰辛,即使得到官位,晋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成为替罪羊。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整个官场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在他们眼中,举人就像是非正规大学毕业生,待遇自然无法与进士相比。
成为举人,却无法再进一步考取进士的,便利用免税特权,诱使周围农民将土地赠予自己,这被称为献地。
为何农民甘愿将土地交给举人呢?无非是明朝繁重的赋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将土地献给举人,农民仍耕耘那片土地,只是原本应缴纳给国家的税,转交给了举人老爷。
举人收取的地租通常低于国家税额,这样农民就能少交粮,多留些给自己。
举人正是凭借免税特权,大量聚集财富,将本该属于国家的税收据为己有。
国家收不到税,只能再次加税,那些自耕农承受不住,只能将土地献给举人以逃避税负。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豪绅阶层拥有大量土地却逃避赋税,而土地稀少的农民却承受沉重税负。
每逢政权交替之际,土地兼并的问题最为严峻,这也是历代王朝兴衰更迭的根本原因。
那些有望中举的读书人,他们不似那些无望之人般贪婪,他们期待仕途,珍视名誉,通常会给予故乡的乡亲们优惠,收取的地租也相对宽厚。
因此,他们的收入反而不及那些无法考取功名的,这也正是民间流传那句谚语的由来。
刘举人如今已有五十六载,这在古代已是高龄。
他自己仕途无望,便担任文登县的县丞,一个八品的小官,同时在家乡积累了庞大的家业。
人一旦富有了,失去了进取心,就只满足于现状。
刘举人育有八子六女,妻妾成群。
长子已年过半百,而幼子仅两岁,显见这位老人的风流本性。
喜欢都市之:复兴大明请大家收藏:()都市之:复兴大明更新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