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16章(第3页)

中枢在尚书省。

尚书省的首脑是尚书令,但实际负责人另有其人,叫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只是加官,不能单独作为官名,如之前的乙浑官名为丞相,加官录尚书事。

但只要有录尚书事四个字,即意味着督揽朝政了。

太后废除乙浑丞相兼录尚书事,另以常英、拓拔子推、高允录尚书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太后垂帘听政,为了进一步的收拢权力,将主要的事责从尚书往中书转移。

原来中书省只是负责前后廷衔接的事务,主要是诏书、政令的起草和修改、存档,诏令的上传下达,可说是整个朝廷中工作最密,最机要的部门。

但是没有权力。

不管事,没有事权。

官员的升降、任免、考核,朝廷的用度、开支,功、刑、赏、罚,全都在尚书省。

其实事权才是最要紧的。

她第一步做的,就是将尚书省处理过的公文,交付中书审核,审核完再呈递到皇帝的御案前。

又另设了门下省负责起草政令,又将上传下达的工作分属内侍省。

这在实际上,就是将原来中书省的事责一分为二,一半给门下,一半给了身边亲信的宦官,实际就是攥在了自己手中,而将尚书省的工作、大部分事权转移到中书,将原来的尚书省架空了。

李益看起来官职没有丝毫变动,但实际的权责近似于录尚书事。

只是构建初成,还需要慢慢调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过来的,至少要一年半载。

因为太后刚刚主政,恐株连太多,或者过多的提拔自己人,会使朝臣生疑,朝廷不稳,所以才用这釜底抽薪,另起炉灶的法子。

而内宫是她的地盘,变动就大得多了。

内宫一府六局,中枢在内侍省,也唤做内侍监。

内侍监不但主管帝后的饮食起居,且已经将手伸到前朝。

杨信被提拔为内常侍,参与乙浑一案的调查审理,和司隶校尉府紧密合作,而今炙手可热。

杨信今天找他倒不为公,只是为一件私事。

杨信送给了他一样好物。

只见这东西薄如蝉翼,颜色洁白透明,好像鱼肚,一片盛在小匣子里。

杨信递给他看:“李大人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

李益用手拿起来,捏了捏,感觉薄而脆,有韧性,本身应该是有弹性,只是风干了。

应该是从某种动物身上取下来的。

他将这物放在鼻端嗅了嗅,却无任何异味。

感觉像是吃的东西,燕窝鱼翅之类的,但吃的东西怎么放在这里,怪想不通的。

“好像鱼肚。”

李益不解说,“是进补的?”

杨信看他猜不出来,也就不跟他打哑谜,笑说:“不是鱼肚,不过也差不多了,这是羊肠。

是男女房中用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