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萌道“陛下年轻,在他面前说个节略则可,要做事,还是要细说章程的。”
祝缨道“章程好说。
你们倒给我说说,事情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前脚才说收天下之兵,还还说,有点起色了,中兴也未可知。
后脚齐王出奔,满朝文武竟然就干着”
“或许有隐情。”
王叔亮说。
“弄明白也是以后的事了。
一步慢、步步慢,你们都没有你们父亲的果决。
我倒奇怪,你们都不是笨人,怎么会到现在还没个决断你们都有顾忌,我没有,我直说了,我要还是大理寺的评事,我真会去查查当天发生了什么。
可现在我不是了,你们也不是。”
“冼敬。”
陈萌果断地甩了锅。
这事儿陈萌已经休致了没责任,但他还是仗义地说了个背锅人。
其实还有姚辰英,或者说,“党争”
。
不过姚辰英正在外面干正事,也不如冼敬讨人厌,陈萌故意把他略过去了。
话到这里就变得无趣了。
祝缨道“好么你们信里可没说这一茬啊,说说吧,你们还瞒了我什么”
还是陈萌“就那些,党争,缺实干的人才。
兼并,还没来得及收拾。
你那些道理大家都知道,难做哟。
你打算怎么办”
“先召人吧。”
“缺人,”
王叔亮中肯地说,“我与施公不但要收天下之兵,也在着力选拔人才了。
国家不缺清谈的之士,要的是能够到地方上实干的人。
养成一个能做事的官员,非有十年之功不可。
经验,只能靠积累,没有经验,他就没有办法治理地方。
时间不够,还没出来。”
他是从地方官做起的,自是知道与人打交道,必须得练。
施季行也说“相公,可不能只带您的那些部下往西陲去,不理京师啊”
祝缨道“对付西番我当然要用他们,光用他们也不够。
我要召旧部子弟,这个我会对陛下讲明白的。”
“你的旧部,也多半衰老啦。”
陈萌提醒道。
“三十年过去了,不老才怪。
我要他们的子弟,三十年过去了,许多人都不知道我了,如何令行禁止他们不一样,他们的父兄会告诉他们,我是怎么做事的。
我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我能把事做好就行。”
祝缨说。
只要垫上这一步,现在有人用,接下来就好办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