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纲有强烈的求战欲望,也愿意出钱添置军备,哪怕是需要抵押借款也在所不惜。
但这并非单方面就能达成,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客观困难。
就算海汉不考虑制衡的需要,愿意按照德川家纲求购的意向接下订单,也仍然需要等待漫长的交付期。
“我想德川大人应该也知道,我国的各家船厂如今都是处于饱和生产状态,已经无法做到快交付。
四十艘船,即便幕府立刻付钱下订单,我估计最快也得到后年才能完成全部建造工作。”
石迪文没有马上表明是否接下这笔大买卖,却是先向德川家纲说明了必然会出现的交付期问题。
石迪文只当是没看见德川家纲难看的脸色,继续说道:“我的建议是,幕府不必这么急切,可以先等我们完成上一批造船订单,这样也有充分的时间来训练海军。
四十艘战船所需的水兵也不是小数目了,想必幕府如今还没有这么多的编制。”
石迪文所说的确是幕府的短板之一,海6两军的成军周期大不一样,海军的补充和扩编也不可能像6军一样快。
6军火枪兵的训练甚至可以压缩到一个月之内,就能让一名农兵变成基本合格的火枪手。
而海军水兵的训练周期要比6军部队长得多,一名新手水兵的训练周期至少要在船上待够一年半载,需要学会使用的武器装备也不仅仅是火枪而已。
要在接收战船后形成真正可用的战斗力,即便是以海汉军的标准,也得以年为单位计算。
在石迪文看来,幕府军都未必能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接收目前尚在建造中的战船,这时候还要再买一批船,最终却没人操作,那就毫无意义了。
幕府的水军舰队规模虽然胜过九州联军,但在这半年的频繁交战中也折损不少,光是要补充这些折损就已极为不易,更何况还要扩大编制了。
但德川家纲不为所动,十分坚定地给予了回应:“宁可船等人,不可人等船!
作战舰队必须扩编,这就是幕府的态度!”
德川家纲的想法与石迪文有所不同,他所考虑的不仅仅是增加幕府的军事实力,也不只是向海汉表明幕府坚持讨伐九州的决心,更是要借此实现对内的政治影响力。
他希望通过这笔规模惊人的军购订单,对国内蠢蠢欲动的地方势力形成有效震慑,让所有人知道与幕府对抗将会面临怎样的军事压力。
同时他也知道海汉一定会将此次军购的详情告知九州诸藩,这也正是他的目的之一,用接连不断的大笔军购,来硬生生拖垮九州的财政。
九州诸藩要跟,那就只能增加地方赋税,同时拼命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多半还得向海汉借款才行。
同时这种规模的大订单还会挤占海汉有限的外销战船产能,就算九州诸藩咬着牙要跟,其交付期也只能排到更远的将来了,都未必能能撑到接船的时候。
要是不跟,那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即便他们继续负隅顽抗,到了一两年后,幕府军就算硬怼也能把九州联军的战船全部兑完了。
所以哪怕砸锅卖铁,德川家纲也坚持要再向海汉购买一批战船,而且他确信石迪文不会把这笔利润丰厚的大买卖拒之门外,顶多就是故意多设置些交易条件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