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马厮杀的刀光剑影中,有一位两鬓飞霜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他不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而是名满天下的盛唐边塞诗人领袖——高适。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高适在五十余岁的人生暮年,披挂上阵,吹响了出征的号角,开启了一段壮丽的军旅生涯!
年,安史之乱爆。
骁勇善战的突厥人哥舒翰是当时政坛的明星,是唐玄宗极为倚重的名将。
他看出高适不仅仅是个诗人,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战士,就把他作为重要的军中幕僚,任命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作战参谋。
后来,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的潼关战役中战败被俘,导致唐玄宗出逃四川,但高适做出了他的正确选择。
他星夜兼程、快马疾驰追上唐玄宗,为皇上分析潼关失守的原因和教训。
唐玄宗对他的军事谋略刮目相看,当即提拔他为侍御史(朝廷纪检官员),随后又将他升为谏议大夫(向朝廷提意见和建议的官员)。
几个月后,高适跟着唐玄宗逃到了成都。
唐玄宗打算让自己的皇子分镇各地,各自为战。
高适反复劝说这绝对不可以,唐玄宗不听。
诏令下达,在江南地区的永王李璘开始招募军队。
然而,永王李璘招募军队之后,并未直接迎敌,而是在江南逡巡不前。
同时,永王李璘还聘请了在庐山闲居的李白担任军队的书记官。
这引起了刚刚登基的李亨的怀疑。
在刚刚登基的唐肃宗看来,这是严重挑战自己权力的行为,于是命淮南节度使前去征讨,而这时的淮南节度使正是高适。
高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江东节度使并肩作战,不到一年便剿灭了永王的叛军,立下赫赫战功。
高适打败了永王李璘,那个在十二年前就已经名动天下的李白、那个十二年前跟自己在梁园同游的李白,却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旷达的高适也有被人诟病之处,就是此时。
站错队的李白想要战功赫赫的朋友高适拉自己一把,但高适此时选择了沉默。
其实,高适的沉默其实很好理解。
李白风光时写了那么多赠友人的诗,结果在狱中才想起来赠高适个诗,他们并非如何深交,没有必要为了救李白搭上自己来之不易的仕途,这仕途并非是为皇帝写几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就得到的,而是一刀一枪拼来的,高适只能这样做。
就在高适跟永王李璘作战的同时,数百里之外的睢阳(今河南商丘)也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睢阳之战。
当时,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残酷的阶段,城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吃人的情况。
恰恰,高适的家就在睢阳,高适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亲朋故旧无数,自己也曾为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出仕。
由于需要处理永王李璘的事务,高适写信给离睢阳最近的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求他迅支援睢阳。
在《旧唐书·高适传》里,这封信被认为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
事实上,就在高适写信前,睢阳守将张巡就派出了他的手下南霁云到贺兰进明处求援,贺兰进明对支援的事情充耳不闻。
高适征讨完永王李璘之后,唐肃宗命令张镐为河南节度使,统领浙东节度使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节度使高适、青州节度使邓景山驰援睢阳。
为赢得时间,张镐急令距睢阳最近的濠州太守闾丘晓率先出兵救援,结果闾丘晓畏缩不前,在睢阳城破的第三天才出,这时的睢阳早已是一片死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