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纽约大道1200号,这是《科学》杂志编辑部的地址。
年轻的小编默默的看了看眼前一堆的稿件,只觉得有些头疼。
这位小编并不负责审稿,他的工作职责就是剔除稿件,他会先审视一下投稿信,看一看投稿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收录文章的范畴。
符合收录范畴的稿件,才会递送给上一级的编辑。
可即便这种简单的工作,也得需要具有名校的理工科硕士学位,才能够胜任。
小编随手拿起下一份稿件,看了看地址,竟然是从中国寄来的。
这让小编有些意外。
在当时,《科学》杂志收到的稿件,有七成都是来自于美国本土,其他则是来自于欧洲,偶尔能收到几份来自日本的稿件,来自中国的稿件,至少这位小编还是第一次见到。
科研水平历来都是与经济发展程度挂钩的,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虽然也有可能培养出世界级的学者,但却很难出现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牛顿、达尔文、焦耳这些科学家的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那是因为英国是近代最发达的国家。
而当德意志开始崛起后,便出现了爱因斯坦,普朗克。
如今,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些世界级科研成果也都涌向了美国。
在小编的印象中,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就像是影视剧里表现出的那样,遍布大街都是那种老式的自行车,男女老少全都是灰色或深蓝色的中山装,或许个别还留着清朝的辫子。
“让我看看中国的科学家,能带来什么样的科研成果!”
小编一脸好奇的拆开了信封,然后拿出了里面的投稿信,首先看到的是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ZhangWei?没听说过!
中国人的名字总是有些拗口。
推荐人是谁?没有写?搞什么!
一个无名之辈,连推荐人都没有,竟敢向《科学》投稿,这家伙是来捣乱的吧!
浪费我宝贵的时间!”
在小编的心目中,他已经给这篇投稿,打上了退回的标签。
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一眼论文的标题。
“原子级薄碳膜的电场效应!
原子级薄碳膜,不就是石墨烯么?这东西还没被成功提取吧?怎么就出来电场效应的研究了?”
();() 这位小编恰好是物理学的硕士,而他的导师,近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如何从石墨中提取石墨烯。
这位小编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实验室里,尝试用抛光机打磨出几微米石墨薄片后,喜悦的场景。
可那几微米的石墨薄片,却依旧是石墨烯厚度的几千倍!
“难道这个中国科学家,成功制成了石墨烯?”
小编立刻望向了投稿信里面的内容简介。
果然如此,里面说到,已经成功的制成了石墨烯!
……
这种级别的发现,已经超出了小编的工作范围,没过多久,张伟的这篇论文,便被交到了全职编辑的手上。
《科学》期刊的全职编辑,已经有权限将论文转给评审人了,但当他看到“原子级薄碳膜”
这样的描述时,也惊了个呆。
全职编辑,学术能力未必很强,科研水准也未必很高,但见识绝对是很丰富的。
他当然知道石墨烯的价值。
这种级别的发现,全职编辑也不敢轻易的发给审稿人,于是这篇论文,又到了主编的桌子上。
在2004年,《科学》的主编名叫唐纳德-肯尼迪,两位美国总统的结合体。
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是斯坦福大学的第八任校长,2000年起担任《科学》杂志主编,2020年死于新冠。
唐纳德-肯尼迪虽然没有拿过诺奖,但是在学界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就声望而言,甚至还超过很多诺奖得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老何,管管贾无敌吧,又在疯狂带一个小鲜肉的节奏。你二大爷的,我哪里是带节奏,我是弘扬正能量提升凝聚力。你一个人工智能,口吐芬芳把一群人怼的瑟瑟发抖,抱团取暖,能不提升凝聚力嘛。何昱作...
有着一头栗棕色头发,打着一个耳钉,身材伟岸,一双带着清晨露水的桃花眼,鼻梁俊挺,唇如玫瑰花瓣,棱角分明,看起来很潮很优越的魏逸豪,却烦恼不已学的专业从热门变冷门毕业后,工作更是难找吃饭房租都成了...
我真不是全服第一恭喜玩家无敌捞金怪连赢999场竞技,现排名全服第一什么玩意我还没出手呢这就赢了...
génér作者南北逐风嬉笑怒骂满堂彩,说学逗唱百态生。人生苦短,各位客官不如听听相声,找找乐子吧其实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妖孽逗哏攻死气白赖追到高冷慢热毒舌学霸捧哏受然后一起说相声的欢乐小白故事。...
穿越成妙手园学徒的陆长生,本想努力做个悬壶济世的一代神医。可当他开始练武后,却发现每练成一门武功到圆满,就能提升悟性。而且,悟性似乎能一直提升。陆长生想知道,悟性的上限到底在哪里?平平无奇比废物稍好一点。中人之姿泯然众人而不自知。颇具潜...
突发异变的生物,莫名觉醒的异能,背后的原因扑朔迷离。种族的争端,不同的信仰,战乱纷纷。人类的救赎,和平的征途,路在何方?所坚信的一定就是对的吗?所疑惑的真的要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