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教我学易经吧。”
陆九目前获得的开穴之法,需要的正是易经相关的知识。
如果能够了解一点易经,对他的医术也是有所提升的。
更何况药王孙思邈也曾说过,“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
如果一个中医连易经都不懂的话,那他永远都只能是个一般的中医,因此,想要达到上医的层次,易经是必须要学的,而且还得学得精!
陆九身边能懂易经的,也唯有老头儿一人了。
“嗯,那我先把韭菜给装好。”
老头儿笑道。
说完,老头儿走进堂屋,将盆里的韭菜放进一个大碗之中,然后用白色纱布封好,洗了个手便从房中拿出了一本已经泛黄的册子。
“学易经的话,先识卦,我先给你讲讲六十四卦,你慢慢记,先记住再领会……”
夜幕下,老头儿就靠着屋檐上挂着的一个瓦数并不高的灯照明,眼睛却一如往常,视线丝毫没有受阻,七八十岁的年纪还没有老花,也算是一种本事了。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元者,天气也,建元者,天气之始萌发也;亨者,通达也;利者,益于也;贞者,占也,观察也……”
“……”
老头儿讲的很仔细,除了诵读古文让陆九跟着背诵之外,还会将其中意思翻译一遍讲出来。
饶是如此,陆九听得也非常吃力。
好在陆九自己也懂得一些学习方法,他在老头儿讲解的时候,就自己捡了块碎红砖,一边听一边画。
卦嘛,都是爻组成的,画的同时,心眼手都到了,再配合上耳朵的听,这样就可以增强记忆点,不至于转头就忘记。
至于什么时候弄懂,那自然是多听几遍其义自见。
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头儿却是只讲了五个卦。
“呼~老头儿,可以了,再讲下去我怕我cup要炸了。”
陆九道。
他听到现在,已经快要把第一个乾卦的内容给忘的差不多了,这种状态下,再听下去已经毫无意义。
“呵呵呵,慢慢来,要是觉得吃力,那我后面就少讲几个。”
老头儿笑道。
“其实我挺好奇这个爻和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古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东西来做学问呢?”
陆九问。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这句应该能解释你心中的疑惑,爻只是先人对自然变化的一种符号解释,一横为阳爻,两横为阴爻,阴阳变化会产生物质的变化,同样是水,有高山之水、大海之水,也有雪水、雨水,时位不同,其变化不一,所以,本位决定了物的性质,时位决定了物的发展,万事万物相交,便可成文,文不当就是指阳不在阳,阴不在阴,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吉凶之变,也就有了卦象,比如,德不配位,必有凶兆。”
老头儿道。
();() 陆九闻言,沉思片刻,他忽然想到了《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开篇的第一句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大概就是阴阳乃宇宙世界天地运动的大道,是万物的纲纪,是万象变化的起源,是万物生灭的本因,是神明之所在。
易经之中,把阴阳用爻这样的具象化符号代替,进而衍生出了卦,而每一个卦都有其对天地规则的解释,也就是说,古代那些老祖宗们,从一开始就是在研究天地规则,并且还给出了一系列推演的公式。
易经便是这些公式的总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