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炎帝神农氏,是少典君的儿子。
少典娶了有蟜氏之女安登,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有年,次子就是炎帝。
母亲安登在姜水(今宝鸡一带)有感于神龙而怀上炎帝,所以以姜为姓。
神农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灵性,长大后更是圣明深远,品德高尚,身高一丈九尺,长着牛头龙身的模样。
百姓听闻他的贤能,纷纷前来归附。
他以火德称王,所以被称为炎帝。
炎帝接替伏羲氏之后,更加修养自身品德,先在陈城建都,后迁都到曲阜。
炎帝临朝,文武百官行朝贺大礼完毕,炎帝说:“朕承蒙各位爱卿推举拥戴为君主,来治理天下。
朕自觉才德不足以称王,但凡有可以为百姓做的事,朕都会不辞辛劳,勉力去做。”
众臣都说:“圣上顺应天命,确立准则,人民自然会安定,无需圣上忧虑!”
炎帝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朕常常思考:自三皇以来,到伏羲氏的时代,君主们都心系百姓,朕怎敢空居其位,享受俸禄!
如今看百姓,虽然有了婚配、居所,但饮食都是禽兽的肉和草木的果实。
这些东西,只能暂时填饱肚子,怎能长期食用呢?如果长期吃这些,只怕草木的果实会采光,禽兽也会被捕尽。
一旦吃完,百姓就会因没有食物而挨饿致死。
朕对此十分担忧。
必须找到一种能长期食用、解除饥饿的东西,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明白地教导朕!”
众臣上奏说:“圣主洞察阴阳,明察鬼神,必定知晓此事,臣等愚昧,无法通晓,还需圣主教导。”
炎帝说:“各位大臣暂且退下,待朕再思考后行动。”
众臣退下,暂且不表。
话说炎帝娶了莽氏之女听谖为妻,听谖天性十分贤良。
神农称帝后,就立听谖为皇后。
炎帝退朝回到后宫,闷闷不乐。
皇后问:“臣民推举尊奉君主治理天下,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了,如今见夫君眉头紧皱,面带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炎帝说:“贤卿有所不知:凡是做君主的,要担忧百姓所担忧的事,百姓也会担忧君主所担忧的;要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这才尽到君主的职责。
如今百姓面带忧色,朕作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怎能独自快乐呢!”
皇后问:“担忧百姓什么事呢?让臣妾知道。”
炎帝说:“百姓有大忧患,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朕知道他们的忧患,所以为之忧虑。”
皇后说:“君主既然先知道了,就替他们提前准备,那么百姓就没有忧患了。”
炎帝说:“如今天下百姓饥饿时就吃禽兽的肉和草木的果实,朕担心日后这些食物吃光了,百姓就难免会挨饿而死。
想要拯救他们,却没有好办法,所以不高兴。”
皇后说:“如今天下草木的果实,百姓既然采摘来吃,陛下您可以亲自到百姓采摘的地方,把那些能吃但难以消化的果实收集起来种植。
如果一年能收获一次或两次,就把收获的果实收藏起来,作为一年的储备,这样不就可以长久食用了吗!”
炎帝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说:“贤卿之言,真是金玉良言。”
炎帝为此事寝食难安,第二天黎明就早早临朝。
升殿后,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行朝贺礼完毕,炎帝说:“昨天,朕思考怎样才能让百姓有长久的生存办法,一时没有头绪,回宫见到皇后,她见解高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