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落在吴县府邸的庭院中,孙坚正与几个子女嬉笑玩耍。
孙权手中紧紧握着一只风筝,兴奋地在草地上奔跑,试图让风筝高高飞起;孙尚香则在一旁蹦蹦跳跳,为哥哥加油助威。
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走进庭院,手中捧着一只密封的竹筒,神色恭敬且焦急:“主公,广陵诸葛瑾先生的军报加急送到!”
孙坚听闻,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他快步上前,接过竹筒,迅打开蜡封,取出军报展开阅读。
随着目光在绢帛上移动,孙坚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主公钧鉴。”
“瑾至广陵,与太守张商议结盟抗袁之事。
张深明大义,欣然应允,愿派一万水军与我军协同作战。”
“然军情十万火急,若瑾回吴郡复命恐贻误战机,故决定随军出征,以便及时传达主公军令,确保战事指挥顺畅。
望主公恕瑾之罪。”
“此外,徐州名士张昭、张纮主动请缨,以参军身份,随广陵水军出征。
此二人在徐州颇具声名,智谋才学俱佳。
瑾观二人,似无从事张之意。”
“瑾在徐州时,便常闻两人之贤名。
瑾以为,若能将此二人纳入主公麾下,必为主公增添栋梁之材,助力主公成就大业。”
“瑾已决定寻机向二人表明招揽之意,望主公恩准。
军中诸事,瑾定当尽心竭力,不负主公重托。”
“另,瑾已与张约定,军报出五日后,其水军整顿完毕便即刻出征。
后续战况,恐庐江距吴郡甚远,报之不及。
瑾自寻机报知黄公覆将军与公瑾、伯符诸人知道。”
“望主公接此书之后,军报于黄老将军处,使其知,以作后应。”
读完军报,孙坚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思索着战局的走向。
孙权正满心欢喜地拉着风筝线奔跑,不经意间回头,瞧见父亲孙坚眉头紧锁,原本洋溢着欢乐的小脸瞬间闪过一丝担忧。
他停下脚步,将风筝交给一旁的孙尚香,小步跑到孙坚身边,仰头问道:“父亲,您怎么啦?是出什么事了吗?”
孙坚低头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岁却聪慧过人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伸手摸了摸孙权的头,说道:“权儿,莫要担心,是军中事务,父亲自会处理妥当。
你且去和弟弟妹妹接着玩耍。”
说着,他将军报小心地贴身收好,以免损坏。
孙权乖巧地点点头,可眼神中仍隐隐透露出一丝不安。
他虽年纪尚小,但自幼耳濡目染,深知军务的重要与复杂。
看着父亲转身离去的背影,孙权暗暗在心中想着,以后一定要快快长大,为父亲分忧解难。
孙坚稳步走进书房,屋内光线柔和,案几上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
他缓缓坐下,目光落在洁白的绢帛上,脑海中思绪万千。
稍作沉思后,他伸出手,稳稳地握住毛笔,饱蘸浓墨,在绢帛上奋笔疾书起来。
“公覆将军。”
“今收到诸葛子瑜自广陵来的军报,广陵太守张已应允与我结盟,共抗袁术,且承诺派遣一万水军协同作战。
子瑜为不贻误战机,随张水军出征,以便及时传达相关军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