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疗养院待了两个月后,兰星终于开口说话了。
蒋济闻在超市看到一个杯子,很可爱的牙杯,上面画着许多小动物跟一道彩虹。
蒋济闻觉得兰星应该喜欢彩虹,就把那杯子买了,带到疗养院给他。
他把杯子拿给兰星的时候问:“喜欢吗?”
这个脱口而出的问句纯粹是一种习惯罢了,护理人员告诉他要多多说话,兰星能从旁人的语句里学习到跟人交流的技巧。
“喜……欢……”
一道细细的、轻轻的声音在小房间里响起。
蒋济闻的第一反应是转头去看房门,没有动静。
他看着兰星,兰星正拿着那个杯子翻来翻去地看。
蒋济闻又问了一声,“喜欢这个杯子吗?”
好像魔法一样,他看见兰星淡色的嘴唇轻轻动了动,缓慢但准确地吐出两个字。
“喜欢……”
兰星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带着少年特有的青涩,轻轻的,跟他的眼睛一样干净。
“兰星。”
蒋济闻第一次叫兰星的名字。
兰星没有回答,依然转动着手里的杯子,喃喃低语着喜欢喜欢。
兰星不是不会说话,他有跟人进行简单的基本交流的能力,这点医生早就说过了。
兰星他只是,在从康复中心出来后,长期生活在不安稳、吵杂、缺乏交流的环境下,使得他退缩了回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世界里。
刚到疗养院的时候,兰敏还是很焦虑不安的──吃的东西不多;经常神经质地撕着画纸跟绘本,把它们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画的画都很灰暗,充满烦躁的线条跟色块。
可随着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他渐渐发现回到了他熟悉的轨道上,一切都令人安心地不再发生变化,所有人都很温和,不呵斥他,不阻拦他画画。
每过七天,那个他熟悉的人就会来看望他。
像准确的刻度,像精准的计划表,他的焦虑渐渐消失了。
逐渐转向良好的状况当然十分有利他的康复。
兰星是一个很优秀的小孩,疗养院的医生说,他的情况其实在自闭症中算是非常好的,只要给他一个温和的环境,他就能逐渐跟普通人的世界接轨。
蒋济闻本来以为兰敏已从他的世界里退去了,他再也不会被这个女人破坏心情。
可现在,他一看到兰星,就想起她对待兰星的那些粗鲁的、缺乏耐性的举动。
如果她能做个正常的母亲,也许兰星现在至少可以背起书包上学去,而不是整日关在一个小小的疗养院里,日复一日画着那些一成不变的花花草草。
兰星从未对他生活着的狭窄环境表示过不满,蒋济闻不清楚兰星是否也会觉得无聊空虚。
整天只是画画、在草地上呆坐、看绘本以及上疗养院安排好的课程,这样的日子如果让蒋济闻过上三天他就受不了,而兰星整整过了两个多月。
蒋济闻问过医生,如果兰星按照这样的情况一直进步下去,恢复基本的沟通能力,那么他能进学校上课吗?更进一步说,兰星以后可以参加工作吗?
确实有恢复得很好的孩子能像普通人一样上学,也有少数人能够参加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这是毕竟是极少数,医生说他不能保证,但任何希望都是存在的,即使微小。
兰星能说的词语越来越多。
蒋济闻跟护理人员鼓励他说话,安排他上疗养院里的康复课程,让他跟一堆年纪比他小得多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参与到群体中似乎非常有用,兰星越来越愿意开口了。
他在画画的时候,蒋济闻问他,“这是什么?”
他会说,“鸟”
“花”
或者其他的词。
重点不在他说的内容对不对有没有意义,而在于他愿意跟人做基本的交流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