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菊花 唐 元稹(第3页)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3

名家点评

宋代吴曾:“李和文公作咏菊《望汉月》词,一时称美。

云:‘黄菊一丛临砌。

颗颗珠露妆缀。

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

雕栏新雨霹。

绿藓上,乱铺金蕊。

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

’时公镇澶渊,寄刘子仪书云:‘澶渊营妓,有一二擅喉啭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

为酒乡之资耳。

‘不是花中惟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乃元微之诗,和文述之尔。”

(《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代冯班:“夺胎换骨,宋人谬说,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

冷斋称王荆公《菊花》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以为胜郑都官《十日菊》,谬也。

荆公诗多渗漏,上句‘凋零’二字不妥,下句云‘一枝’,似梅花,‘闲人’二字牵凑。

何如微之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语意俱足。

郑诗亦浑成,非荆公所及。”

(《钝吟杂录》卷四)

5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早年家贫。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o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

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

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

之讥。

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

4

秋日里,一丛丛金黄的秋菊簇拥着那座朴素的屋舍,远远望去,竟宛如陶渊明笔下所描绘的那般景象。

我悠然地绕着篱笆缓缓游走,尽情欣赏这满目的美景,不知不觉间,那轮火红的太阳已渐渐西沉,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说起来,倒也并非我在这缤纷多彩的百花之中,唯独对这菊花有着特殊的钟爱之情。

只是因为当其他花儿都已凋零谢幕之后,唯有这菊花依旧傲然绽放于秋风之中,以其独有的风姿和韵味,给这渐显萧瑟的世界带来一丝生机与温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