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游子吟 孟郊(第3页)

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

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苏轼《读孟郊诗》)。

这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3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

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

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明代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

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明代邢昉《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清代张惣《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

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

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

,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清代岳端《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仿似不经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

并传。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

同有千古。

2

后世影响

孟郊的这《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又有两位诗人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

(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对后人的影响。

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唐诗”

,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

这诗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