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开春之际开张的。
正式营业那天,袁双的父母来了藜东南,他们本来是不太同意袁双定居藜州的,但是在黎山寨小住了一阵之后,他们的态度就有所软化,对杨平西的看法更是大为改观,不过住了几天,就一口一个“小杨”
叫得亲切。
因为前期的铺垫宣传,“钓月”
开张后的生意还不错,很多小家庭会举家来民宿里入住,体验民俗风情。
袁双没有招更多的人手,孙婆婆和兰姐就是她的帮手,她给她们付房租、开薪水,这样兰姐就不需要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孙婆婆也不用一个人独住了。
“耕云”
和“钓月”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两家店的客人偶尔还会串一串。
“耕云”
较大,又有床位房,住的人多,更热闹,有时候办了什么活动,袁双就会让“钓月”
的客人上来一起参与。
黎山寨因为有了“耕云”
和“钓月”
,常常会有外地人走动,寨子里的婆婆闲来无事,就会在芦笙场上坐着卖些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或者小吃,赚点辛苦钱。
“耕云”
和“钓月”
没有破坏黎山寨的民俗生态环境,反而成了寨子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春天山上草木生长,寨民们常常进山开荒,偶尔无事,杨平西也会带着袁双去深山里转一转,或是挖挖春笋,或是摘摘野菜,亦或是单纯地欣赏百昌苏醒后的山林。
这天下午,袁双跟着杨平西进山,傍晚时他们提了小半袋的春笋回来,到“三眼井”
旁剥壳清洗。
袁双看着小半袋春笋,说:“我们是不是挖多了?吃不完的。”
“不多。”
杨平西说:“‘耕云’和‘钓月’各分一点,再给你爸妈寄一些过去。”
袁双挑眼一笑,笑问道:“讨好我爸妈?”
“嗯。”
杨平西坦然点头。
袁双侃道:“杨老板,没想到你也有和人献殷勤的时候。”
“和岳父岳母献殷勤,不丢人。”
杨平西笑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