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二十八章 心冷止戈(第3页)

然而贤宝却没有倒下,她用手一抹伤口,将血糊了一脸,然后跃上马,挥舞双刀,猛地向**队伍冲去!

单铁勇一见,也急忙跃上马,抓起托天槊,跟随贤宝而去。

两人的身影很快就被潮水般涌来的**给淹没了。

贤安也想冲杀出去,怎奈有气无力,怎样也爬不上战马。

高应虎等人也“哇哇”

嚷着“拼了”

,准备同**撕杀。

贤杰此时却冷静了下来。

他本来也已经跨上了战马,但又跳了下来,喃喃自语道:“我心爱的人皆已离我而去,我还要这江山何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

罢了罢了,吾心已随她二人而去,实已无意再争什么狗屁的江山!

管他李家的江山也好、唐朝的天下也好,又与我有何干?”

乃向龙彪等人道:“诸位弟兄,我已无意与大唐争雄,决定与唐朝停战、讲和,诸位兄弟有何看法?”

龙彪默然道:“大哥诏令,我等无不遵从……当今形势已容不得我等再作他想。

大哥若能和唐朝停战,实是天下苍生之福……今百姓皆渴望安居乐业,早已厌倦杀伐纷争,我等若再纠缠不休,必被世人所唾弃,不若顺应天时民情,归顺王道……当然大哥若是令我等死战,我等也绝不迟疑!”

高应虎、谢志君等人也点点头——莫非他们也早已看清形势、知道与中央政府对抗没有出路?当然他们所想的与贤杰心中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想不做“识时务的俊杰”

也不行。

因为不做“俊杰”

,唯有战死。

而贤杰实因吴巧、乌云的去逝而心灰意冷,失去了和大唐争霸天下的雄心。

贤杰注定了不能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千古帝王,因为他的心太软,心中被太多的情愫羁绊,逃不开一个“情”

字,只能成为项羽式的悲情英雄。

项羽之所以不肯回江东,实是他的心已随虞姬而去,一个心已死的人还会眷恋这个冷漠如冰、没有情爱的尘世么?

不过贤杰却还有悲观到项羽要诀别尘世的那一步,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还存有一份对未来的企望,尽管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企望什么,但他却觉得冥冥中仍有什么在引导他,虽然这听起来是如此诡异,但在这时却救了贤杰一命,至少,他不会作出项羽那样彻底悲观绝望的选择……

虽然他的选择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但个人的荣辱却换来了天下的安宁,这,其实也值!

“滋!”

他撕下一块白色的战袍,用枪尖撑起,缓缓地举向了空中……

唐太宗李世民远远望见逆军阵中升起了白旗,知道逆军投降了,于是下令停止进攻——大逆和大唐的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唐贞观四年暮春发生的事。

杨贤杰从贞观三年五月初六起兵,到贞观四年四月十七日战争结束,共坚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势力影响到鄂、皖、苏、豫、鲁、陕、晋、翼、川(有些省逆军的兵力并没有达到那里,但影响却是扩大到了那里,比方说调动了那里的官军勤王——所谓“勤王”

,就是地方政府组织武装来保卫中央政府),但终因各种原因及唐朝政府的镇压,这场无法定性的起义是失败了。

这场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一度逼近帝都,但在历史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和名气,所有的正史和野史都未记载,因此也就不曾流传到后世。

以至现在的史书上只记载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黄巾黄巢、王小波李顺、李自成、洪秀全起义,而丝毫也没有提到杨贤杰起义。

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定性,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倒象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和唐朝争地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唐太宗这老头心里有个疙瘩,毕竟是自己的馊主意引起了这么一场兵灾,不好对天下人明说,只好叫史官掩盖真相,不让官方修订的唐史记载这场起义。

另有一种说法,是记载这场起义的那一页历史竟在某一天缺失了,史官也忘了补上,久而久之,这场起义也就逐渐为人们所忘却……

故事未完,请继续欣赏请看下一章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