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外面的官员还等着觐见呢。
”御书房里伺候孝皇的太监看皇上终于结束了跟慈王的谈话,便小心翼翼上前提醒。
他见识过这位新皇登基后杀人的手段,那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朕知道了。
外面刚才在喧哗什么?”孝皇武艺不错,听得到御书房外远处有些官员在议论纷纷。
“禀皇上,那些喧哗者都是些外地来京述职的大员和等着觐见皇上后便离京的新任官员。
他们好像是在说裴御使的事情。
”老太监刚才差小太监去看过了,知道那里快赶上民间的市集热闹了。
“说裴陵?来得正好,就是他了。
”孝皇听到裴陵的名字,紧锁的眉头忽然松开,忙吩咐老太监宣裴陵觐见。
他也觉得派个人去查比较妥当,但边关民风强悍不说,那些守边的将领、兵士也不好调动。
能找个称职的文官去办事还真不容易。
不过如果那人是裴陵,想必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御书房远处,一群官员见太监出来宣召,便都整整衣服。
他们听被召见的是裴陵,便带着既羡慕又嫉妒的目光望着裴陵的背影,心说也是裴家先人造了福,出了这么个有本事的后代,能让破败的裴府重新名震京华。
“几位大人,那位是……”有个新任的官员并不识得裴陵,他来得晚些,只听那些大员们议论,没有听明白究竟,便拉住几位同年的袖子追问裴陵的事情。
那几位同年嘲笑他连裴陵的名头都没听说过,便将裴府的大起大落给那人细细讲了一遍:先皇在位时,裴老爷权倾一时,家中两个儿子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是京城人人羡慕的豪门。
后来裴大少爷因为贪墨被砍了头,那裴老爷也不得先皇心意被罢官。
一家人本指望在边关通兵的裴陵能步步高升,谁料这裴陵弃官出走,后来押送回京,先皇就将他削职为民。
裴府自此败落,连小姐的亲事都被退了,自此这本来被全京城羡慕的人家就变成了连小官员都可以嗤之以鼻的对象。
但后来那裴陵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科考并一举夺魁,震惊了朝野。
先皇念他才华横溢就重新给了他信任,派他出去做官。
裴陵也不负期望,把治下管理得有声有色,官声卓著,过了两年便升迁了。
新任上,裴陵倒真遇上了大麻烦。
那年他治下河水泛滥,洪流带走了无数的人命,并导致瘟疫横行。
裴陵为了保百姓的命,就亲自砸开了要上缴国库的粮仓大门开仓赈灾,接着以私人名义大量挪借官银,一部分用来种树修堤坝,一部分用来请商道上的能人去倒卖海外来的珍奇货物……
“那后来呢?”新任官员听得是心惊胆寒,他知道无论哪一项,都够让皇上砍裴陵项上人头了。
看到即使知道那段历史的人也被自己的讲述吸引,讲话的官员更是洋洋得意地继续说了下去:“后来?后来果真挣了钱,不仅归还了国库官银,还买了粮食缴了官粮。
那些百姓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在朝廷派御使下来查他的时候联名上书为他求情。
在他被押送回京的时候,百姓都沿途跪着磕头,甚至还有一路跟到京城要告御状替他申冤的。
朝廷里的一些大臣主张必须严惩,免得日后官员都不顾礼法,可也有人保他,说替天子体恤子民而不顾个人的荣辱,这才是真正的忠心。
”
“是啊。
”另外一个官员听了嘴痒,便接着前一个人的话继续说道:“先皇当时龙体微恙,就先把他罢官下狱了。
后来当今皇上登基,便把他从牢中放了出来,重新起用,还升为御使。
这下子裴府就又变成了京城最让人羡慕的门庭,那些替待嫁女儿求亲的人几乎把裴府的门都挤破了,个个希望裴陵成为自己的成龙快婿。
”
“那他娶了谁?”新任官员听了裴陵际遇,觉得用惊涛骇浪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他……”那官员正要回答,却见裴陵从皇上的御书房走出来,便装出严肃的样子闭口不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