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
二兄睡下了。”
姜鸾简短地说,“这几日有些事要办,等办完了,我再过来探望二兄。”
崔知海还在通往后殿的藤蔓长廊处等候着。
作为三堂会审的主审官,他最近焦灼地彻夜难眠。
四十出头的年纪,两边鬓角眼看着现出一片斑白。
姜鸾看着崔知海鬓角现出的星星点点,眼角出现的皱纹,不等他问询,直接开口答,“问过二兄了。”
姜鹤望倾吐的秘密,如今成了她需要深藏的秘密。
她对崔知海说,“不要再往下问了。
尽快结案吧。”
崔知海苦笑,“怎么结案?大理寺提审了徐在安,口供已经录下了,三支利箭穿心……”
“真巧。”
姜鸾笑了笑,“西北打完了一场硬仗,大军班师的半路上,大理寺就接着往下审了。
时机接的真好。”
崔知海还在解释,“九月的案子,拖延到年底,实在拖延不下去了。
原先还有战事转移各方的注意力,现在仗打完了,所有的眼睛都转回来盯着这桩案子。
朝野上下,处处都是质疑之声啊,殿下——”
“行了,我知道了。”
姜鸾打断崔知海的言语。
坐在他的位子上,崔知海是真尽力了。
“崔中丞近日辛苦。
今天别去审案了,让你松散一天,替本宫去城东的王家本宅跑一趟,找王相说几句话,要个东西,本宫急用。”
区区小事,崔知海当然满口应下,“殿下要带什么话,要什么东西?”
姜鸾轻描淡写地说:“请崔中丞跟王相说,今年开春,王相退隐前夕,二兄有件要紧的东西留在他那儿,现在打算要用了。
劳烦他送回来。”
——————
东宫步辇在外皇城的诏狱门外停下。
姜鸾大张旗鼓而来,脚步才跨进门槛,里头正在询问的几位朝廷大员已经迎了出来。
三堂会审的三位主审官员,除了崔知海不在,另外两位: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裴显前脚进了诏狱,他们后脚就跟来了。
诏狱的审讯值房里,墙上的火把全部点亮,映亮了石室四面墙上悬挂各式的刑具,空气里弥漫着陈旧的血腥气。
裴显坐在墙边的铁胡床上。
那铁胡床是特意为了询问犯人而打造的,四脚牢牢铸在地上,不可以移动,扶手上有拷住手腕的铁铐。
裴显只是停职质询,从官府公文来说,还算不上犯人,无人给他上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