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直接驶入前院,宁愨下来先问:"
刚才出去的是什么人?"
管家宁庄答道:"
是司文郎李大人和李大人的胞妹。
夫人昨夜亲见李大人兄妹救人义举,今儿特地请到府里来做客。
"
"
嗯。
"
心中总觉得有点蹊跷,顺口对傅楚卿道:"
这对兄妹如今惹眼得很,你找人摸摸他们的底细,看看到底是什么来路。
"
"
是。
"
宁愨一边往里走一边又问:"
上回提起的那件事,依你看,皇上心里头是什么意思?"
那件事,是指立太子的事。
谁来做太子,最着急的就是宁愨。
真定侯的头衔和太师的位子,迟早要轮到自己。
父亲在皇帝面前多年积威,很多事不必刻意谋划,自然水到渠成。
而对着自己这个表哥,皇帝可没那么好说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早点经营是不行的。
目前够资格升为皇储的人有两个:泰王世子赵暄和定王赵昶。
都是赵琚子侄辈,前一个不到十岁,后一个虽然已经成年,却是出了名的面团软脚虾。
不管立谁,都毫无疑问要准备接受当宁氏傀儡的命运。
在这种形势下,以右相为首的朝臣集团使出了釜底抽薪的策略:皇帝春秋鼎盛,龙体健旺,必有天赐子嗣克承大统,坚决反对现在立皇太子。
傅楚卿心里觉得朝中大人们的想法实在呆得可以。
就算是皇帝亲生子又怎样?皇后娘娘虽然不是国舅嫡女,归根结底还是姓宁。
眼下没有后妃怀孕也罢,真要有了,不管哪一个生的,孩子会认谁做娘,不是明摆着么?……
撇开那些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琐事,傅楚卿用心回答上司的问题:"
属下愚笨,这么多日子,也瞧不出端倪。
属下只是觉着,皇上心里头……倒好像压根儿没这回事似的。
——或者,统领不如问问安总管……"
"
安宸?哼!
这忘恩负义的阉货!
全不记得当年我爹如何救了他性命,尽拿表面功夫敷衍……"
傅楚卿知道,这也是自己日益得国舅父子器重的原因之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