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三个喝了一会儿茶,言归正传。
子释接着解说"
四平八稳"
之道:"
评卷的翰林大人们拿到考卷,先看篇幅,看格式。
字数不够的,格式不对的,一眼就淘汰了。
然后再看行文,看辞章。
比方说试帖诗吧,不管你写的内容是什么,首先一路扫下去,就看是不是符合题目要求,句法章法对不对,合辙押韵恰不恰,扣题切题准不准……倒有大半考生,折在这个环节上头。
"
子归道:"
那最后岂不是没剩下多少?"
"
可不是。
闯过这许多关卡,剩下的那些,才开始较量是否立意深远啦,是否不落俗套啦,是否文辞精辟啦诸如此类——十之三四都是能榜上有名的。
"
总结,"
所以,艺文、经义、策论三科,只要做好三个"
四平八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士子头衔十拿九稳。
"
子周听了大哥这番话,才知道科考门槛高在什么地方。
认真想一想,道:"
这个没问题,我能做到。
"
子归忍不住瞅着子释:"
可是大哥,这些事情,你怎么这么清楚?倒好像做过考官似的。
"
"
哈哈……"
子释得意大笑,"
总算想起来问这个了。
不是我清楚,是咱们的爹清楚啊!
爹爹做过评卷,还任过主考,这些事情,还有谁比他更明白?"
"
哦……"
双胞胎这才想起来,父亲曾是堂堂状元及第翰林大学士,出入朝堂应对天子的大人物。
国破家亡,三兄妹相依为命,往日繁华富贵,几乎春梦无痕。
到得西京,光顾着谋生度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