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十二章 开封有个包青天(第3页)

包拯问了一语“甘奇,你可考过功名”

甘奇答道“回禀包龙图,老父在时常言厚积薄发,教导学生不可眼高手低。

所以学生自以为还未做好万全之准备,不曾考过功名。”

大宋朝与明清在科举制度上是不同的。

首先宋朝不组织正规的秀才考试,科举直接从考举人开始。

考举人的资格,多来自地方推荐,或者地方举行一些自己的选拔考试。

考中举人,接着考进士,这个过程需要一气呵成,举人资格往往是一次性的。

当然,考中举人,地位与身份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宋朝取仕,更多依托官办学校,考试的资格也多来自各地官办学校。

甚至太学与国子学的学生,有被直接推荐去考进士的资格,后来三舍法改制,国子监里的学生甚至毕业了有直接当官的资格。

进官学,对于宋朝学子而言,是一件不那么简单的事情。

包拯听得甘奇如此话语,更是皱眉,心中似乎又觉得甘奇这种话语不太可信,但也没有直接妄下定论,而是思索了片刻。

此时甘正气愤又道“包待制,切勿听信这厮巧言善辩,他本就是个街头浪荡子,泼皮无赖般的人物。

而今我父身为族中宿老,管教他败家行径,便是怕他把其父一辈子的心血葬送了去。

奈何此子顽劣不堪,竟然不服管教,无奈唯有一纸诉状告到府衙,还请包待制定夺。”

这个时代,家族是整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汉唐以下,皇权再也不下乡,汉唐之前,还有亭长里长这一类的基层官府职位。

到了宋朝乃至往后,基层都靠自治,家族乡绅管理。

这也是汉唐之后的朝代,基层动员能力下降的原因所在。

皇权不下乡,其实也是国力的一种下降。

所以甘三爷用这种借口状告甘奇,在民间礼法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问题就在于甘奇是不是那般不学无术浪荡子,是不是个败家玩意儿。

这一点很重要。

思索之后的包拯,终于开口问道“甘奇,你平常里擅长什么是圣人经典还是文章诗赋亦或者曲调词牌”

要说包拯,当真不负名头,审理案件还真极为公证,按理说国子学的学生来告,诉状的可信度本就极高。

包拯却还是兼听则明,给了甘奇一个自我辩解的机会。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