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启》既出,毫无悬念地在邺城引起轩然大波。
起因是当日在玄武陂家宴上,曹植凝攒了数年之久的替父分忧之文思,于雨雾下一气呵成《七启》大作。
曹氏兄弟竞相传阅后,赞不绝口,连一一向高傲的何晏,都心服口服地承认了曹植挥笔立成的文章造诣,也卷袖搦翰,扬言要模仿一篇。
曹彪、曹衮几位公子则相继抄录数份,并传示邺城仕宦公子,加之曹植原本就在热衷文学的士族公子群中小有名气,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相府四公子响应朝廷最新政令《求贤》作文,逞藻盖压前人的事便传得沸沸扬扬。
东城门口甚至都有初开蒙的学子誊录《七启》贴在墙上,供过往客商驻留观赏。
东门迎春门,外设建安驿和草市,是中原各处与邺城商贸文化往来都必经之处,曹植平日无差别结交的黑白两道纨绔,不论是懂文章的还是不懂的,都在替他洋溢宣传。
动静之大,以至邺城文官无不览读《七启》。
在曹植的感召下,邺城文士间掀起一阵“七体文”
拟作潮流,都说文人相轻,实际上并不完全出于对曹植的捧迎,而是真正有政治嗅觉的文人,在暗暗角逐较真。
于是短短七天,便诞生了王粲《七释》、杨修《七训》、刘绍《七华》、傅巽《七诲》等优秀拟作。
曹植把这些文章韦编成册,一并上呈给曹操,还带领王粲杨修等人一同进相府,为他们褒赞请赏。
这一年,曹植虚岁十九。
起初,见惯了曹植华丽文章的曹操在读完《七启》后,“但微颔之”
,只是拍拍曹植肩膀笑着说“吾儿留心国事,甚好甚好”
。
而在邺城舆论酵数天后,曹操才突然意识到:在社会相对安定的冀州,文学竟可锻造成一把利器,为他曹家在中原博取声誉,并由文化催化政治,网罗天下名士。
昔年董乱,洛京文客莫不南下荆州避难,如今文坛新秀辈出,不正是重树炎汉文化旗帜的最好时机么?弘农的杨修、河内的司马家、汉南的王粲、汝南的应瑒、河朔的陈琳、青土的徐幹、海隅的刘桢,这些都是后起的新秀啊。
依着曹植的说法,明君举名臣,刘协与曹操的关系,正是唯才是举的最好例证。
于是曹操觉得自己本身是最大一把文学利器,遂命人私下整理自己年轻时所著述,与军旅所作兵书一道抄录,播传邺、许两城。
那些东西,以往只是在文武臣属中流传,而今是时候要将这些文字作用最大化了。
设天网,顿八紘,天下名士应尽入他曹家的彀中。
奉天子以令不臣,假文章以招隐遗珠,此番《求贤令》以恢弘之气度扬言“唯才是举”
方针,曹操总觉着差了点意思。
是曹植,荡袖高呼“世有圣宰,翼帝霸世”
,慷慨宣扬曹操“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
是兴复了汉邦旧秩序的,小儿曹植用文学的力量点醒了曹操——特别关注“天子”
。
兴许曹植只是无心罢,兴许汉礼在曹植心目中,本就是从小到大的崇拜和向往。
但无论如何,曹操已受《七启》事件顿悟:文坛正统不当在许,而应在邺,借文学笼络士族子弟,培养下一代班子,这是长久之策。
曹操这才真正开始重视起他这个幼子来。
可那日高坐堂上,于诸子前,他仍旧是不动声色地一笑。
我遥遥望见曹操对曹植投去悯惜的目光,说不清是什么怪诞的滋味,只是莫名担心曹操动了把曹植当嗣子磨刀石的心思。
“许都来了天子信使,说要给你们兄弟中三人封侯。
子桓——你怎么看?”
曹操冷不防提问,教曹丕吃了一惊。
“封侯?”
曹丕讶异地看了曹植一眼,结舌问道,“只因子建……写了《七启》么?连天子也拜读了吗?”
曹操微笑:“自然不是,谏议大夫王朗、侍中华歆、侍中郗虑在月前上表给孤加三县之邑,以褒南征荆表之功,陛下改令作封三子为侯之赏。”
三县封侯之事既出,诸子皆炸开了锅,纷纷开始猜测花落谁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平凡的蓝星出现一个超人会怎样?双穿门,唯一超凡。小目标硬抗核弹...
惩戒者027的工作是将自己的意识传输到对方身上,替遭受不公待遇的委托人逆天改命,维持正义,惩罚罪恶业界传闻她,又美又飒快穿小世界持续更新中1弃妃有点狂草包弃妃楚筠摇身一变,赠...
月烑上一世什么都靠自己,吃苦耐劳殚精竭虑,终于一步登仙。可惜大限已到,陨落了重生之后,她立刻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关键问题在于太勤快了所以这一世,她励志好吃懒做。...
...
...
路人甲听说了吗大清亡了路人乙你是哪个原始部落穿越过来的路人甲嗯,听说了吗外星人要跟咱们在一个服务器玩游戏了路人乙这特么全地球的人都知道了。路人甲嗯,听说了吗人...